
《登勃朗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体会学习作者的态度和精神,善于观察事物,激发探求未知世界的兴趣。 语言运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朗读中感受景色的壮美,人物的奇特。品味作者所运用的多种修辞方法和优美又幽默的语言。 思维能力:体会这篇游记写景叙事相结合的写法,详略得当,使文章错落有致,品味"马克·吐温式的幽默”。 审美创造:感受文章独特的写作视角,理解作者的情怀,领会作者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1.梳理游踪,在朗读中感受景美人奇,领会作者生活态度。 2.品析语言,掌握文章描写勃朗峰的多种手法,感受“马克·吐温式的幽默”。 【教学难点】 品析语言,感受作者的语言风格和写作方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勾连旧学,了解作者 1.导入 教师出示学生学过的马克.吐温短文《威尼斯的小艇》片断,引入课文的学习。 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错,小艇成了主 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 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e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我们坐在船舱里,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小艇穿过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我们打开窗帘,望望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有说不完的情趣。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2.作者及作品 马克·吐温,美国幽默大师、小说家、著名演说家。热衷旅游,其作品语言生动有趣,充满了喜剧的情节和智慧、幽默。 3.游记三要素:所至、所见、所感。 二、预习课文,解决字词 翌日(yi)灼热(zhuo)巉峻(chan) 拾级(she)霓裳(ni)络绎不绝(yi) 醺醺(x n)纷至沓来(ta)皑皑(ai) 三、边读边想,把握课文 1.所至 ①自读课文,用一个词或一句比较精炼的话概括你读完课文最突出的印象。 (奇景、奇人、奇事等) ②朗读课文,做标记,找寻地点名词及关键动词。 火车___马蒂尼 徒步___歇息、纳凉 黑首___又到高地 阿冉提___初见勃朗峰 沿河谷前往沙蒙尼___到达沙蒙尼旅馆 ③利用旁批和阅读提示,了解基本内容。 (学生讨论、完成教材旁批提出的问题) 2.所见、所感: ①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各部分有什么联系? (1-6段,写登山见闻与感悟;7-11段,写乘车的经历与感受) ②奇景 画出文中你觉得最精彩的句、段,说说你的感受。 讨论明确: 第2自然段,写脚下峡谷,清流瀑布———奇美(不同感觉器官、动静结合); 第3自然段,写勃朗峰:白雪覆盖,日照其上,光艳耀目———奇伟(不同修辞手法); 第4自然段,写勃朗峰周围的山峰:浅棕色的光秃尖岩———奇险(不同修辞手法); 第5—6自然段,写勃朗峰附近的一座峰巅: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变幻无穷———奇幻(虚实结合等手法)。 上山,运用散文笔法,调动多种感官,多种修辞手法写景,多用成语,辞藻华美,耳目一新,表达热爱之情。 ③奇人奇事 作者描绘了登山见到的奇景,怎样又描写车夫之王?他有哪些鲜明的特点?通过作者的描写,我们认识到一个( )的车夫。哪些语句给你留下深刻印象,这些语言有什么共同点? 明确 第8段:他把握十足地说,“……我是车夫之王啊。你看着吧!”(语言,自信、怪异。) 第9段:他扬鞭一挥,车便辚辚向前。(动作描写,技术娴熟,技艺高超。) 那位镇定而善良的狂车夫……我就是车王。”(车夫“镇定”“和颜悦色”,幽默,无愧称号。) 第10段:他说他爬山的次数比谁都多———47次———而他兄弟只有37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