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99386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日期:2025-05-0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7次 大小:5871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学期,期末,专题
  • cover
文言文阅读 (22-23七年级下·广西贵港·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甲】 闲情偶寄 李是吾家果,花亦吾家花,当以私爱嬖①之,然不敢也。与桃齐名,同作花中领袖,然而桃色可变,李色不可变也。自有此花以来,未闻稍易其色,始终一操②,涅③而不淄④,是诚⑤吾家物也。至有稍变其色,冒⑥为一宗,而此类不收,仍加一字以示别者,则郁李是也。李树较桃为耐久,逾三十年始老,枝虽枯而子仍不细⑦,以得于天者独厚,又能甘淡守素,未尝以色媚人也。若仙李之盘根,则又与灵椿比寿。我欲绳武⑧而不能,以著述永年而已矣。 【注】①嬖(bì):偏爱。②操:节操。③涅:用黑染料染物。④淄:同“缁”,黑色。⑤诚:确实。⑥冒:假充。⑦细:小。⑧绳武:继承。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逾三十年始老 蒙乃始就学 B.濯清涟而不妖 枝虽枯而子仍不细 C.自有此花以来 一板已自布字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无丝竹之乱耳 2.下面对【甲】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以“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为陪笔,引入下题,烘托自己对莲花的喜爱,借景抒情;“借花自以为写照”。 B.文章品评菊花、牡丹、莲花,意在慨叹真隐者少,有德者寡,而贪爱富贵者居多。以“君子”喻莲,表明了作者志在君子的道德情感。 C.文章用“噫”字引领三个排比句,在排比句中,句式同中见异,变化有致,感情起伏,其中反问句“同予者何人”情感色彩最为强烈。 D.结尾的一问一叹情味复杂,既有追求君子人格的自傲,又有同道稀少的寂寥,还有对追名逐利世风的批判。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李是吾家果,花亦吾家花。 4.【甲】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请简述理由。 5.【甲】【乙】两文中,不同的植物代表着不同的人生态度,请结合文章内容,仿照示例,写出两文中的有关植物所代表的人生态度。 示例:菊:代表隐居避世的人生态度 (1)牡丹: (2)莲: (3)李: (22-23七年级下·陕西西安·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子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 松之性直上,虽数尺,自亭亭也。有人移之盆盎①,置之华屋之内,屈②其枝,缚其节③,灌之溉之,蓬蓬如偃盖④焉,非不取悦于人。然以视夫⑤岫岭⑥之间,干⑦青云,凌碧霄,矫矫⑧郁郁于严霜积雪者,相去⑨如何也? 嘻!士君子之失身于人,亦犹是尔。 (节选自王踔《松喻》) 【注释】①盆盎:花盆一类的盛器。②屈:使……弯曲。③节:末节旁枝。④偃(yǎn)盖:车盖或伞盖。⑤夫(fú):代词,那些。⑥岫(xiù)岭:山峰。⑦干:冲。⑧矫矫:威武的样子。⑨去:距离,差距。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可爱者甚蕃 蕃: (2)宜乎众矣 宜: (3)置之华屋之内 置: (4)亦犹是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