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99443

22 古诗三首 《芙蓉楼送辛渐》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5-24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5次 大小:2449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
  • cover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四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芙蓉楼送辛渐 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 -出卷网-:人民教育-出卷网- 教学目标 1.认识“芙、蓉”等3个生字,会写“芙、蓉、壶”3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运用多种方法,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句中表现的精神品格。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运用多种方法,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句中表现的精神品格。 教学难点: 运用多种方法,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句中表现的精神品格。 教学过程 一、创境开篇,诗旅启程 伙伴们,你们好,我叫小诗探,我是一名“好诗推介官”,我特别热爱诗歌、乐于发掘诗歌之美,我的任务就是挑选出好诗,并将它们推介给大家。你们想和我一样成为好诗推介官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诗《芙蓉楼送辛渐》。同学们,你们准备好成为“好诗推介官”,和我一起探寻和推介《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了吗?让我们开始这场诗歌之旅,去感受王昌龄与友人之间的深情厚谊,以及他诗歌中所展现的高尚品质吧! 二、诗人风采,生平掠影 1.读题解题 (1)一起读读诗的题目《芙蓉楼送辛渐》生读(师范读)。 (2)看到诗题,你知道了些什么信息? (3)指导生字:芙、蓉。 (4)介绍芙蓉楼。 2.介绍诗人 (1)学生根据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诗人信息。 看来,查阅资料是我们学习古诗的好方法!经过同学们的介绍,我们对诗人王昌龄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三、品诗入味,情深意重。 古人云,三分诗歌七分读,我们要给别人推荐一首古诗,自己首先要能把它读通读顺读流利。 学习任务一: 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1.自由读古诗,把诗句读通顺。 2.指名反馈,相机点评指导。 划分节奏,尝试练读 4.自主学习:借助注释初步感知诗意。 学习任务二:理解“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1.寻找离别物 古人送别,往往都是比较含蓄的,诗人总是借助景物抒发感情,在这首诗中,诗人描写了哪些景物?(出示诗,聚焦前两句) 学生汇报,感受雨的特点。 理解山为什么孤山。 (3)指导朗读,读出寒意和孤寂。 2.感悟离别情 (1)链接资料,了解写诗背景 (2)再次指导朗读,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 3.品味离别志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王昌龄从南京一直送辛渐送到镇江,此时,他们有千言万语想说,那么王昌龄说了什么呢? 生:洛阳亲友如想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借助注释理解“冰心”。 (2)链接资料,理解“玉壶”。 (3)体会高洁品格 诗人想借着“冰心”“玉壶”告诉洛阳的亲友什么呢? 预设1:他想告诉亲朋好友他的心像冰一样纯洁无瑕。 预设2:他想让亲朋好友相信他,他一直以来就像玉壶里的冰一样,晶莹剔透,表里如一。 (4)创设语境,加深感悟 原来,诗人是想借这样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高洁之志啊!正如单元导语中罗曼.罗兰所说的: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 (5)拓展古诗,丰满人物形象 一句一片冰心在玉壶让我们认识了为官清廉,坚守初心的王昌龄。纵观他的一生,留存下来的诗一共有181首,很多诗中都能体现他高贵的品格 二十七岁,他投笔从戎,在《出塞》中感叹: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是他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 安史之乱爆发,他在《从军行》中写下: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英勇和坚韧; 即使他被一贬再贬,仍然在《龙标野宴》中回应好友李白的关心: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这是又是怎样的乐观豁达。 (6)吟诵全诗 尽管千年已逝,王昌龄的诗篇在今天依然是熠熠生辉,所谓七绝圣手,圣的不仅是诗,更是高洁挺拔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