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99444

16 《海上日出》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5-25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7次 大小:1363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海上日出,教学设计
  • cover
《海上日出》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 语言积累:掌握“镶”“荷”等生字词,理解“重荷”“镶金边”等词语含义。 2. 阅读理解:通过抓关键词句,梳理日出过程的变化(颜色、光亮、位置),体会景物动态描写的方法。 3. 情感体验:感受海上日出的壮美,领悟作者对光明的追求与赞美。 4. 读写迁移:仿照课文“顺序+动态变化”的写法,观察并描写一种自然景象(如日落、雨后)。 第一课时:初读感知,梳理结构 一、情境导入(5分钟) 1. 视频激趣:播放“海上日出”实景视频,提问:“你观察到太阳的哪些变化?”(颜色、位置、光亮)。 2. 链接生活:学生分享自己观看日出/日落的经历,用一两句话描述画面。 3.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简介巴金及《海行杂记》。 二、字词闯关(10分钟) 1. 生字挑战: 形近字辨析:“镶”与“嚷”(动作演示“镶金边”:用金箔贴边)。 多音字“荷”:结合语境理解“重荷”(如“背着沉重的包袱”)。 2. 词语理解: 通过图片对比,理解“一刹那”“目不转睛”等词,体会时间短暂与专注观察。 三、初读梳理(20分钟) 1. 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用思维导图梳理结构:总起(时间地点)→晴天日出→有云日出→总结赞美。 小组讨论:作者写了几种天气的日出?分别有什么特点?(晴朗:光亮变化;有云:冲破云层)。 2. 动态描写聚焦: 圈画第二段中描写太阳变化的动词(如“露出”“上升”“冲”“跳”),体会太阳升起的艰难与生命力。 四、作业巩固(5分钟) 1. 抄写生字词,用“一刹那”“镶金边”造句。 2. 观察一次日落,记录颜色、形态的变化(为第二课时写作铺垫)。 第二课时:精读品析,读写迁移 一、复习导入(3分钟) 1. 听写关键词:“镶”“重荷”“一刹那”。 2. 回顾结构:晴天日出与有云日出的不同景象。 二、精读品析(20分钟) 1. 晴天日出之美: 动态变化:对比朗读描写颜色(红→深红)、光亮(没有→夺目)、形态(小半边脸→圆球)的句子,体会逐步变化的画面感。 情感朗读:配乐朗读第3段,想象“太阳冲破云霞”的情景,感受作者欣喜之情。 2. 有云日出之奇: 对比分析:分组对比晴天与薄云、黑云时日出景象的异同(如“透过云缝直射”与“染成紫色/亮色”)。 修辞赏析:找出比喻句(如“太阳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爬”),讨论如何生动表现太阳的艰难上升。 三、读写迁移(15分钟) 1. 写法总结: 提炼“按顺序观察(时间/位置)+抓动态变化(颜色、形态、光亮)”的写景方法。 2. 仿写练习: 展示学生课前观察的“日落记录”,选择1-2个片段,仿照课文句式扩写(如:“太阳慢慢下沉,先是_____,接着_____,最后_____”)。 互评提升:小组内分享仿写片段,用“是否有序”“是否有变化”标准互评。 四、升华拓展(2分钟) 1. 主题升华:讨论“为什么作者说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自然的力量、光明的象征)。 2. 延伸阅读:推荐巴金《繁星》、徐志摩《泰山日出》对比不同作家的写景风格。 五、分层作业 1. 基础:背诵第2-3自然段。 2. 提升:完成“日落”仿写片段,并配上插图。 3. 拓展:查阅其他作家描写日出的作品,摘抄精彩语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