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她是忧国伤逝的赤子精魂, 她是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 她是旷古绝今的词坛奇女。 别样临水照花人 ———乱世美神李易安 新课导入: 声声慢 李清照 学习目标: 1、了解词人的生平及作品风格。( 知人论世) 2、解读词中意象,把握景与情的关系,感受词的意境美。 3、探寻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准确把握“愁”之内涵。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宗,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善用白描,语言清丽。有《漱玉词》辑本。 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进士出身,藏书甚富,母亲是名臣王拱宸的孙女。与夫赵明诚(吏部侍郎赵挺之子)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编写了《金石录》。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被誉为“词家一大宗”。 知人论世: 李清照生平大事记: 1084年:出生,书香名门之后 1101年:结婚,与丈夫赵明诚琴瑟和鸣 1127年:金灭北宋,渡江南下。 1129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后去世。 1132年: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 1156年:无子嗣,凄然一身,悲苦离开人世。 南渡前: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 南渡后:悼亡之悲、故国之思、亡国之痛 李清照词风清新婉丽,是婉约派的代表。 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内容———闺怨离愁 生活情趣 词风———清新明快 细腻婉转 内容———怀旧悼亡 故国之思 亡国之痛 词风———哀婉凄凉 苍凉悲楚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声声慢 寻寻觅觅》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写作背景 声声慢:原调名《胜胜慢》。慢:即慢词、慢曲,为词的长调。 诵读感知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qī)。乍(zhà)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qiáo cuì)/损,如今/有谁/堪(kān)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愁 整体感知: 文有文眼,诗有诗眼,词当然也有词眼,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 ②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结尾) 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开篇) 直接抒情的句子: 词人是如何抒发愁情的?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意象)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连用7组叠词,强化感情 开篇一句,被历代评论家称为妙句。妙在何处?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叠词的妙用: 1、增强语言韵律感、音乐美; 2、拟声叠音,仿佛身临其境; 3、突出特征,具有强调作用; 4、表达情感,使其更加深刻。 七组叠字 无一愁字,却字字含愁,声声是愁。 ①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②加强了语气,极有层次地表现了词人悲苦愁绝的心情。 ③渲染了悲凉氛围,奠定了哀婉、凄凉、愁苦的感情基调;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动 作神态 环 境 感 受 若有所失 寂寞冷清 凄凉悲苦 感情基调:哀婉凄凉 首句运用叠词的作用: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1、内容上:“寻寻觅觅”写作者内心空虚,若有所失;“冷冷清清”写处境的孤独,形单影只,无人相伴;“凄港惨惨戚戚”极言心情之悲怆。 2、结构上:开首三句,14个字七组叠词为全词定下了凄惨愁苦、哀婉凄凉的感情基调。 3、情感上:感情步步加深、层层递进。并最终把人物内心深处的悲哀、孤独、寂寞与苦痛表现得淋漓尽致。4、艺术效果:叠字连用造成如泣如诉、哽咽难言的音韵效果,增强了语言回环往复的音韵美。 围绕“愁”,选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