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00917

初中课外阅读必考内容整理及练习 《红星照耀中国》(学案含答案)

日期:2025-05-2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34次 大小:26642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初中,课外阅读,必考,内容,整理,练习
  • cover
初中课外阅读必考内容整理及练习--《红星照耀中国》 一、作家介绍 分类 内容 生平 埃德加·斯诺(1905—1972),美国著名记者。1928年来到中国,曾任欧美报社驻华记者和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访问陕北根据地,成为第一个采访苏区的西方记者。1949年后三次来华访问,1972年在瑞士逝世,部分骨灰安葬于北京大学未名湖畔。 主要作品 《远东前线》《为亚洲而战》《红色中国杂记》《今日红色中国》《漫长的革命》等。最重要的作品是《红星照耀中国》。 二、作品介绍 分类 内容 作品基本信息 别名《西行漫记》,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报道作品,记录了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实地采访所见所闻。 书名含义 “红星”象征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作品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 创作背景 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但中国革命的真相被国民党封锁。斯诺决心揭开陕北苏区的“谜”,通过实地考察获取第一手资料。 阅读方法 利用序言和目录快速获得整体印象;梳理事实的前因后果;理解作者观点;从中获得启迪。 三、常见考点 分类 内容 作者与作品 《红星照耀中国》是斯诺的不朽名著,记录了1936年的实地考察。主要内容包括红军长征、共产党领导人采访、抗日政策、军事策略、采访经历和感受。 综合考点 斯诺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中调查。作品通过外国人视角,客观报道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 四、章节内容 章节 主要内容 第一章 探寻红色中国,斯诺带着问题出发,进入苏区。 第二章 去红都的道路,斯诺进入安塞,见到周恩来,了解红军战士的故事。 第三章 在保安,斯诺采访毛泽东,了解共产党政策。 第四章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讲述毛泽东的成长历程。 第五章 长征,描述红军长征的过程和意义。 第六章 红星在西北,介绍刘志丹开创苏维埃的过程。 第七章 去前线的路上,斯诺与贫苦农民交流,了解苏区工业发展。 第八章 同红军在一起,斯诺深入红军内部,了解红军战士的生活。 第九章 同红军在一起(续),讲述徐海东的人生经历和苏区回汉关系。 第十章 战争与和平,斯诺了解苏区红军的统一战线策略。 第十一章 回到保安去,斯诺回到保安后的见闻,了解中俄关系。 第十二章 又是白色世界,讲述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 五、主要人物 人物 形象 典型事例 毛泽东 容貌瘦削,个子高,双目炯炯有神,幽默、亲切、简朴。 生活简朴,与战士同甘共苦,解下裤子抓虱子,赠诗斯诺。 周恩来 儒雅的革命者,行动与知识信仰一致。 用英语与斯诺打招呼,为斯诺规划采访行程。 彭德怀 乐观、豁达、勇敢、率真。 穿降落伞背心,与战士同甘共苦。 贺龙 强壮有力,性格急躁但谦虚。 用菜刀建立苏区,长征中携带伤兵。 朱德 沉默谦虚,天性温和。 与战士打成一片,定出自习读书计划。 徐海东 善良、勇敢、无私、真诚。 善山地作战,被称为“山大王”。 红小鬼 出身穷苦家庭,革命性强,爱恨分明。 对斯诺不理不睬,严格执行检查任务。 红军战士 刚毅坚忍,勇敢顽强,忠贞不渝。 长征、过大草地、强渡大渡河。 六、作品主题 主题 内容 政治意义 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传播了中国革命的真相。 艺术价值 人物刻画生动,环境描写细腻,叙事角度独特,成为报告文学的典范。 历史影响 激发了无数中国青年走上革命道路,成为研究中国革命的重要文献。 七、艺术特色 特色 内容 真实记录 基于第一手资料,核对每一个细节。 突出情节 注重人物刻画和事件背后的个人魅力。 战地报道 基于战争背景,提供最新战争概况。 独特文风 体现了作者的家庭背景、教育层次和文化背景。 八、名家评价 人物 评价 费正清 《红星照耀中国》阐明了时代发展趋势。 迈克尔·沙勒 斯诺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