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02478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共25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日期:2025-05-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7次 大小:8264421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PPT,必修,选择性,历史,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中国古代的基层治理以户籍管理与基层组织构建为基础,户籍的编制与管理一般以基层组织为单位进行,既保证赋役征发,也维护社会稳定。 中国古代的社会保障主要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在封建社会后期,宗族以及社会公益性组织的作用越来越大。 西欧中世纪的基层治理以庄园和城市为中心,近代以来也一直强调基层自治。 现代发达国家基本构建起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中国也逐渐建立起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 新课导入 你们家曾经收到过这样的短信吗? 你们小区贴过这样的告示吗? 古代中国政府如何掌握人口情况? 你知道现当今政府是如何掌握人口情况的吗? 人口普查 户口簿 身份证 说一说 那么,古代中国政府又是如何掌握人口情况的呢? 选择性必修一 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以赋役征发为首要目的的户籍制度,以及有代表性的基层管理组织; 2.知道中国古户籍制度和基层治理的演变趋势。 户籍制度 户籍指中国历代政府为掌握户口数量而设置的一种簿籍登记制度。户籍制度的内容十分广泛,功能也非常繁杂,可以说是一项综合性的制度。户籍制度,既包括户籍登记,也包括户籍管理。 一、“周知民数” ———古代户籍制度的演变 二、“皇权不下县” ———古代基层治理的发展 三、“专制下的温情” ———古代社会救济的举措 目 录 CONTENTS 一、古代户籍制度的演变 朝代 主要史实 战国 秦朝 西汉 东汉 魏晋 隋朝 唐朝 宋朝 元朝 明朝 清朝 编排民户,“户籍相伍” 分类登记制度 专人主管,编户齐民 人口流动豪强争民户籍乱 黄籍、白籍、“土断” “大索貌阅” 管理严格,三年一造 主客分籍,主户增加 诸色户计按职定籍,世代相袭 户贴,建立“黄册” 相对松弛,永停编审 户籍制度关系国家治理和经济民生 治平在庶功兴,庶功兴在事役均,事役均在民数周,民数周为国之本也。……户口漏于国版,夫家脱于联伍,避役者有之,弃捐者有之,浮食者有之,于是奸心竞生,伪端并作矣,小则盗窃,大则攻劫,严刑峻法不能救也。故民数者,庶事之所出也,莫不取正焉,以分田里,以令贡赋,以造罢用。以制禄食,以起田役,以作军旅。 ———徐幹《中论》 巩固统治 维护社会稳定 保证赋役征发 阅读材料,思考:国家重视户籍的编制与管理有何意义? 《商君书》曰:“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即将百姓的名字登记于政府的版籍之上,开始出现编户齐民制度。这一制度造成的影响是(  ) A.管理百姓的方式由地域转向亲缘 B.削弱贵族势力增强国家的人口控制 C.便利新兴地主兼并土地隐匿人口 D.扩大士阶层与农民的身份等级差异 “编户齐民”是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社会中,被国家统一编入户籍进行管理,并按照规定同样担负赋役的居民。这一制度的实施(  ) A.增强了国家治理能力 B.加重了普通民众的负担 C.旨在掌握人口真实情况 D.增强了封建国家的财力 管理百姓的方式由亲缘转向地域 B A 有利于赋税兵役徭役的征收 1.户籍制度的起源:战国 “编户齐民”的出现,可以看成是时代的进步,因为编户齐民意味着将国民从隶属于贵族的人身依附状态中释放出来。 ———吴钩《户籍上的中国》 户籍、土地、赋税三位一体 2.户籍制度的强化:汉至唐 开皇五年(585年),隋文帝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户口检查。“令州县大索貌阅,户口不实者,正长远配”。并奖励人民互相举发,凡亲属自“大功以下,兼令析籍,各为户头,以防容隐”。其目的是(  ) A.扩大统治基础 B.杜绝人口瞒报的现象 C.抑制土地兼并 D.保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