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04226

第20课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课件(共18张PPT)

日期:2025-05-04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6次 大小:7975203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20课,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20课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目 录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01 人口的增长 03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02 学习任务一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识读图片,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①明太祖下令开垦荒闲的田地,实行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政策。 ②明朝组织大规模的移民屯田。 ③明朝对全国土地进行核查,编制土地文册,作为征收赋税的依据。清朝延续这一做法。 材料一 “民富则亲,民贫则离;民之贫富,国家休戚系焉” ———明太祖朱元璋 材料二 徙江南百姓于凤阳,迁山东民众于河北,徙沙漠遣民屯田北平附近,徙江西农民于云南湖广等。明初为了巩固边防,还组织了大规模的移民屯垦戍边。 ———据葛剑雄《中国人口发展史》等整理 材料三 清朝延续明朝的土地普查和鱼鳞图册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康熙 材料四 摊丁入亩,按地亩之多少,定纳税之数目。地多者多纳,地少者少纳,无地者不纳。 ———雍正 明太祖鉴于不少地方有土地兼并、隐匿现象,下令在全国丈量土地,编制土地清册。因册中画有每块土地的方圆四 至,状若鱼鳞,故称“鱼鳞图册”。 明朝鱼鳞图册 清朝鱼鳞图册 2.识读图表,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农业恢复和发展的表现。 ①清朝前期,大片土地得到开垦,耕地面积不断扩大,边远地区也得到了开发。 “人民渐增,开垦无遗……山谷崎岖之地,已无弃土,尽皆耕种。” ———《东华录》康熙五十一年二月 清朝开荒执照 ②兴修水利,清政府治理黄河、淮河以及大运河,组织人力修建堤坝、渠堰、海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明末清初,黄河下游堵塞,多次决口,黄、淮合流,淹没两岸大量农田。康熙帝亲政后……任命靳辅为河道总督治理黄河,又让水利专家陈潢协助靳辅治黄,用在治河上的经费达数百万两之巨。由于大力修治……减轻了黄河下游和沿淮各地多年的水患,也使运河畅通、漕运无阻。 ———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自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实施治黄,历三十年,肆虐半个多世纪的黄淮水患得以根治,黄河“安澜顺轨百有余年”,农业连年丰收。乾隆时继续大规模兴修水利,实行高投入,又胜过前朝。总计“河工、海塘,以亿万计”。 ———《中国古代经济》 ③明朝引进了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花生等作物。 哈哈!我在我家几亩地上种上了甘薯和玉米,竟然大丰收了,这样家里的人基本上都能吃饱啦。 ④清朝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北方种植早熟型稻种 南方推广双季稻 中原地区采取麦、豆轮作套种技术 玉米、甘薯、马铃薯成为一般百姓的主要食物来源,让许多贫困百姓免于因营养不良而死 (5)棉花、甘蔗、烟草、茶叶、药材,以及花卉、水果等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乾隆年间)“种棉花之地,约居十之二三”。宁津县“种棉者几半县”。 ———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药材 学习任务二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1.识读图片并结合教材知识,归纳明清时期手工业发展的表现。 (1)明朝:棉纺织业从南方向北方推广。松江是棉纺织业中心,苏州是丝织业中心,景德镇是制瓷中心。 明初棉纺织业已渐有发展,棉布逐渐成为全国人民主要的衣着材料。棉布生产进一步发展,呈现出取代价昂的丝织品和产量少的麻制品的趋势。 明代景德镇瓷器产品占据了全国的主要市场。以青花为主,其它各类产品如釉下彩、釉上彩、斗彩、单色釉等也都十分出色。 明朝青花扁壶 明永乐青花海水江牙纹香炉 苏绣 明代葱绿地花纱莽裙 (2)清朝: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行业,品种繁多,产品精良。尤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