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鉴赏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一、(2024·泰安岱岳区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2分) 醉翁亭记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至于负者歌于途 所恶有甚于死者 C.云归而岩穴暝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D.醒能述以文者 以中有足乐者 2.下列各句中加点“也”字表达的语气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3分)( ) A.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B.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C.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D.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3.文中的“乐”意蕴丰富,下面对“乐”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有醉翁的山水之乐。在滁州山水相映、四季流转的秀美风光中,醉翁自得其乐。 B.有众人的宴游之乐。滁人和宾客各尽其欢,反映出滁州城政治清明,百姓和乐。 C.有禽鸟的山林之乐。游人驻足欣赏禽鸟的鸣叫,“游人之乐”更添“禽鸟之乐”。 D.有太守的“乐其乐”。作者虽遭贬谪,但爱民之心不减,乐民之乐的情怀未变。 4.下列对选文写作手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开头写景,从小到大,由近及远,层层烘托,逐步收缩视野,再用特写镜头定格醉翁亭,突出醉翁亭之美。 B.第②段按时间顺序,先描写山间朝暮之景,再写四季之景的变化无穷,引出景色不同,流连山中美景的乐趣无穷。 C.从全文的层次结构上看,作者采取了层层递进、巧妙呼应的手法,融叙事、议论和说明于一体,令人拍案叫绝。 D.文章描绘了游人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体现了一个“乐”字,描写景物又着眼一个“醉”字,“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2分) ①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②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③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④陈胜佐之,并杀两尉。⑤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籍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⑥徒属皆曰:“敬受命。”⑦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⑧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⑨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⑩攻大泽乡,收而攻蕲。 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 行收兵。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 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 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三老、豪杰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