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05894

2025年山东省聊城市冠县中考二模历史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05-05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8次 大小:8940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5年,山东省,城市,冠县,中考,二模
  • cover
二〇二五年初中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二) 历史试题 亲爱的同学,伴随着考试的开始,你又走到了一个新的人生驿站。请你在答题之前,一定要仔细阅读以下说明: 1.试题由选择题与非选择题两部分组成,共8页。选择题50分,非选择题50分,共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将姓名、考场号、座号、考号填写在试题和答题卡指定的位置。 3.试题答案全部涂、写在答题卡上,完全按答题卡中的“注意事项”答题。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愿你放松心情,认真审题,充分发挥,争取交一份圆满的答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 1. “浙江良渚古城遗址发现规模宏大的水利系统,包括水坝、灌溉沟渠等遗迹,并出土了大量稻作遗存;山西陶寺遗址出土了石犁、木耒等农具,以及大型粮仓和窖穴。”上述材料共同说明原始农耕时期的社会发展特征是( ) A. 手工业技术高度专业化 B. 早期国家形态初步形成 C. 农业生产规模化与组织化 D. 宗教仪式主导社会生活 2. 百家争鸣是我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各家学派的思想主张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下面典籍中的记载反映出他们的共同智慧是( )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道德经》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论语·颜渊》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 凡五谷者,民之所仰也,君之所以为养也。———《墨子·七患》 A. 顺应自然 B. 以民为本 C. 以德治国 D. 尚贤节俭 3.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这一措施( ) A. 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B. 直接有效地控制地方 C. 开创了考试选官制度 D. 巩固了“大一统”王朝的边疆 4. 考古学家在山西大同北魏贵族墓中发现壁画,人物服饰既有汉式宽袍大袖,又有鲜卑窄袖短衣。此现象反映的历史趋势是( ) A. 南北政权长期对峙,文化差异不可调和 B 孝文帝改革后,鲜卑贵族全面汉化 C. 民族交融背景下,胡汉文化双向影响 D. 北朝艺术受南朝影响,风格趋于统一 5. 《东京梦华录》记载:“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内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这一现象出现根本原因是( ) A. 城市繁荣,市民阶层壮大 B. 统治者重视文化娱乐 C.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D. 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6. 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元朝地理方位示意图。下列对边疆地区采取的措施,对应正确的是( ) A. ①由宣政院管理 B. ②设西域都护府 C. ③设北庭都元帅府 D. ④设澎湖巡检司 7. 郑和率领大规模船队,远航亚、非30余国,每至一国即宣谕皇帝诏书,向各国国王、地方首领颁赐礼物,“事竣,各具方物及异普珍禽等件,遣使领责,附随宝舟赴京朝贡”。一时间,海外诸国使节纷至沓来。这说明郑和下西洋( ) A. 增进了中外友好往来 B. 推动了航海事业发展 C. 打破了中外隔绝状态 D. 促进了全球物种交换 8. 清朝统治者以立法形式确立的《理藩院则例》《蒙古律例》《西宁青海番夷成例》《回疆则例》《西藏通制》等民族边疆政策,共同体现了( ) A. 边疆少数民族的汉化 B. 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的奠定 C. 清朝君主专制的加强 D. 中央政府对西南地区的管辖 9. 下图是小明整理的某一专题的学习笔记。据此判断,该专题是( ) 标题: 1.农业:引进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等高产作物 2.制瓷业:郑和下西洋携带了大量瓷器,促进了中国陶瓷远销海外 3.商业:美洲等地的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中国 A. 明朝的全球性经济互动 B. 明朝的对外贸易 C. 清中叶以来的故步自封 D. 清朝经济的发展 10. 史学家陈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