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05962

2025年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中考一模历史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05-04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4次 大小:203782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025年,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中考,一模
  • cover
永修县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 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更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涂在答题*相 应位置。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同学们在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时看到了图1所示的展品,它可以 用来研究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居民 2.某典籍记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安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材料反映的是 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C.法家思想 D.墨家思想 3.《史记 平准书》中记载:“虞夏之币,金为三品(指黄金,白银、赤铜三种),或黄,或白,或赤;或钱,或布(铲形的铜钱),或刀(刀形的铜钱),或龟贝。”为改变这种局面,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A.统一货币 B.统一车轨C.统一文字 D.统一度量衡 4.有学者评论东汉某技术“引起了中国乃至全世界在传播媒介方面的第一次革命性变革”,认为这一技术推动了中国文化的普及与传播。该学者评他的是 A.中医理论的进步 B.造纸术的改进C.丝绸之路的开辟 D.佛教传入中国 5.李白有诗云:“二龙争故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诗中提到的战役 A.为曹操以后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B.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C.为西晋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D.奠定了南北朝对峙局面的基础 6.某班同学在创作课本剧时,设定了以下剧目。据此可知,他们创作的课本剧名称是 《五更早茶遇故交》《晌午庙会人如潮》《瓦子勾栏说唱演》《元宵三更看灯彩》 A.《秦朝咸阳一日游》 B.《汉朝长安一日游》 C.《唐朝长安一日游》 D.《北宋东京一日游》 7.学习历史需要了解和掌握历史纪年方法。元朝完成全国统一的时间为1279年,这一年还可以表述为 A.公元12世纪前半期 B.公元12世纪后半期 C.公元13世纪后半期 D.公元13世纪前半期 8.右面方框中内容是某学生在历史课上所做的笔记,据此可以判断 他学习的主题是 A.繁荣开放的社会 B.维护国家的统一 C.民族关系的发展 D.明清的对外关系 9.从1888年开始,清政府花费巨资甚至挪用海军军费大规模整修用于庆祝慈禧太后60大寿的颐和园。从1893年起,明治天皇每年从自己的宫廷经费中拨出30万日元用于补充造军舰的费用。这些史实适合用来说明 A.日本的侵略图谋B.中日两国的军事差异C.紧张的国际形势D.甲午战争胜败的原因 10.图2所示报刊的创办 A说明维新变法运动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B.表明戊戌变法在思想文化方面影响深远 C.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在中国社会的传播 D.改变了近代中国新闻出版业落后的面貌 11. “中山路、三民路、首义路、起义街、民权路……历史的烟云, 已化作这座城市不可磨灭的印记。”根据所学知识推测,这座城市最有可能是 A.武汉 B.南京C.广州 D.南昌 12.鲁迅在《忆刘半农君》一文中指出: “十多年前,单是提倡新式标点,就会有一大群人 ‘若丧考妣’,恨不得‘食肉寝皮’。”据此,我们可以得到的历史认识是 A新文化运动势头猛烈 B.封建旧道德根深蒂固 C.新思想传播快捷迅速 D.白话文推广步履维艰 13.图3中A处是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地 (地名) A.遂川 B.兴国 C.瑞金 D.南昌 14.学会抓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与 “1956 ”“赎买政策”“农业合作社”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三大改造的进行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C.人民公社的建立D.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开展 15.表1是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概况表,表中数1数据的变化最能说明 表1 A新中国的成立使少数民族人民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愿望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C.改革开放是推动我国民族地区发展的唯一动力 D.我国已实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 16.古埃及法老自称“太阳神之子”(见图4),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国王则认为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