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省2025届初三第二次模拟检测 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15分) 1. 周人小国寡民,僻居西部,面对东部的广大民众,不得不设计一套统治机制“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套统治机制是( )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郡国并行制 D. 行省制 2. 2024年河南卫视春晚《入梦风华》节目,将汉服和非遗两大元素结合起来,聚焦中国传统服饰,讲述服饰故事。以下历史事件反映古代“易服学礼,融入华夏”的是( ) A. 商鞅变法 B. 孝文帝改革 C. 张骞通西域 D. 郑和下西洋 3. 美国记者曾这样报道一场战役:“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一百团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对上述战役理解正确的是 A. 是敌后战场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 B. 发生于20世纪20年代 C. 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D. 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4. 《解放日报》撰文写道:“中华民族已经从日本帝国主义的压迫下解放出来了。半个世纪以来,中国所受到的奇耻大辱,血海深仇,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该报道强调( ) A. 抗战爆发的背景 B. 抗战胜利的过程 C. 抗战胜利的意义 D. 抗战胜利的原因 5. 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首席全权代表阿沛·阿旺晋美赴北京和平谈判,同中央人民政府代表签订了“十七条协议”,毛泽东称赞其“办了一件大好事”。这是指该行为( ) A. 推动了祖国大陆的统一 B. 促进了西藏自治区的建立 C. 加速了西藏土地改革 D. 促进了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 6. 神舟飞船与天和核心舱的成功对接,中国高铁不断创造新的世界纪录,“一带一路”的深入实施,中国—中亚峰会的顺利举行。这一系列令世界瞩目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引领 B. 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 C.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 D. 海峡两岸经济文化的交流 7. 美国的国会大厦众议院会议厅建筑上悬挂着汉谟拉比的浮雕半身像,并配文:“要让正义之光照耀大地,消灭一切罪与恶,使强者不能压迫弱者。”由此可以看出( ) A. 《汉谟拉比法典》体现出了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平等 B. 歌颂汉谟拉比初步统一两河流域,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 C. 称赞汉谟拉比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的古巴比伦王国 D. 纪念汉谟拉比制定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8. 城市取得自由和自治的形式,是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特许状”。这一现象出现在( ) A. 城邦时代的希腊 B. 中世纪的欧洲 C. 封建时代的亚洲 D. 王政时代的罗马 9. 这幅木雕(如下图)最先出现在1493年印制的一本小册子的封面上。图中,西班牙国王斐迪南德坐在左边,正指挥哥伦布和他的三艘船驶向一个小岛,当地的土著人正纷纷逃离。该木雕画( ) A. 证明了地圆学说正确性 B. 反映了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C. 证明了航海家到达印度西海岸 D. 证实了美洲的发现及给土著人带来灾难 10. “巴斯尔风格洋装”是明治时代日本女性短暂“西服潮”的产物和标志,这种日本贵妇新式着装与鹿鸣馆西装革履的男性“衣服改良”同出一辙,都是因明治时代日本上游社会仰慕泰西新风而快速推广开来的。这反映出明治维新( ) A. 加强了中央集权 B. 实行“文明开化” C. 推行“殖产兴业” D. 结束了幕府统治 11. “到了产业革命时期,过去被人看不起的工匠成为技术发明的主角,得到全社会前所未有的尊敬……吸引了各阶层大批有才智的青年人投入到技术改进和技术发明的队伍里。”这段材料可以用来( ) A. 阐述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 B. 说明工业革命的内容 C. 论证工业革命产生的影响 D. 解读工业革命的性质 12. 新石器时代,在海南发现的人类活动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石器和陶器残片。根据出土器物的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