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课 唐朝建立与“贞观之治” 【考点知识归纳】 2速记点5、 唐朝的建立 1.唐朝建立:618年,李渊,定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随后消灭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平定了全国。 2.唐太宗:626年,李世民即位,627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 速记点6、“贞观之治”:627~649年 1.表现: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各族友好关系进一步发展,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 2.治国方略:吸取隋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魏征),从善如流,戒奢从简,施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广纳贤才,知人善任(著名宰相房玄龄、杜如晦)。 3.施政举措: (1)政治方面: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2)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速记点7、武则天的统治:武则天是唐高宗的妃子,做皇帝后,改国号为周,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打击旧贵族,发展科举,首创殿试制度,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为后来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课堂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唐太宗曾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这体现其治国理念是( ) A.重农抑商 B.轻徭薄赋 C.严刑峻法 D.开疆拓土 2.隋炀帝治国好大喜功,穷兵黩武。他三伐高丽,劳民伤财,天下骚动,国家出现“耕稼失时,田畴多荒”的景象。唐太宗登基后,吸取了这些教训,实行( ) A.虚心纳谏,加强刑罚 B.轻徭薄赋,鼓励农耕 C.完善科举,选拔人才 D.整顿吏治,完善法律 3.唐太宗以儒家纳谏爱民为治国之本,他开创的历史局面历史上称为( ) A.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答案】C 【难度】0.85 【来源】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知识点】“贞观之治” 【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年号“贞观”,他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C项正确;“文景之治”是西汉文帝、景帝时期推行的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政策,开创了西汉初年的社会稳定与经济恢复,与唐太宗无关,排除A项;“开皇之治”是隋文帝杨坚在位期间的治世,以改革制度、整顿吏治、发展经济著称,属于隋朝初期,与唐朝无关,排除B项;开元盛世是唐玄宗李隆基在位前期的鼎盛时期,虽为唐朝极盛阶段,但时间晚于唐太宗,排除D项。故选C项。 4.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汉代宰相位高权重 B.汉代宰相权力下降 C.皇权不断得到加强 D.唐代相权不断加强 5.唐朝初期,在宫城西开设“文学馆”,延纳杜如晦、房玄龄等四方文士,并与之讨论文献,商略古今。“文学馆”的设置折射出唐初( ) A.注重文教 B.虚心纳谏 C.重文轻武 D.广纳贤才 6.《贞观政要》中载:“秦始皇平六国,隋炀帝富有四海,既骄且逸,一朝而败,吾亦何得自骄也?言念于此,不觉惕焉震惧!”这说明唐太宗( ) A.完成了全国统一 B.吸取前朝灭亡教训 C.实行三省六部制 D.大力发展科举制度 7.单县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正在准备一部校园话剧,下表内容是话剧的剧本大纲。据此判断,该话剧的主角是( ) 第一幕 至尊红颜 第二幕 大明宫词 第三幕 一代女皇 第四幕 无字碑歌 8.武则天称帝时期,传统婚礼仪式发生了有趣的变化,以往男女新人并行的跪拜礼,变为男子单跪而女子站立行礼。这一转变体现了( ) A.婚姻礼仪的随意更改 B.社会审美观念的转变 C.女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