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邯郸市初中学业水平抽样评估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西周初期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焉”。这种分封局面在当时发挥的主要作用是 A.使得周部族的势力迅速强大 B.促进了边疆开发与经济交流 C.推动了中原与周边民族的交融 D.巩固了周王室对广大疆土的统治 2.一位同学在观察一幅历史地图时,找到都城是建康;发现图例中的水稻主要种植区标识,以及纺织、制瓷和造船等手工业发达地区的标识,在今江苏、安徽、浙江三省范围内均有所标注。据此判断,这幅历史地图的名称应是 A.《三国鼎立形势》 B.《西晋形势》 C.《江南地区的开发》 D.《北魏迁都》 3.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唐宋时期的诏敕,宰相一定要盖章,没有宰相的章,就不成为诏书。到了清朝则出现了寄信上谕,就是由皇帝安排军机处直接将上谕寄给受命令的人。这种变化说明 A.清王朝统治日益腐败 B.宰相地位越来越低 C.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D.社会矛盾的不断加剧 4.下列材料共同反映了中国古代 A.农业生产的发展 B.生产工具的革新 C.手工业发展的繁荣 D.水力灌溉工具的进步 5.下表是同学整理的中国近代教育事业发展的部分史实。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洋务运动期间 兴办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 甲午战争后 在天津创办北洋西学堂(北洋大学堂)、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 百日维新期间 创办京师大学堂 八国联军侵华后 1901年废除八股文、1905年废除科举制、颁布各级学堂章程 A.兴西学、废科举制不利于近代人才的培养 B.近代教育的发展受时局的影响 C.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是历史前进的必然趋势 D.近代教育的发展是先进中国人不断探索的结果 6.英国作家迪克·威尔逊在其著作《毛泽东》中写道:“……此时他们已深入中国内地,在那里,以前那些受外国训练和只有城市经验的领导人是不适应的。他们需要一个来自人民之中的人,一个天才的农民领袖来领导。”这表明作者认为毛泽东的革命理论 A.在中共高层中形成共识 B.成为唯一被接受的理论 C.适应了中国革命的实际需要 D.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不矛盾 7.1962年,贵州省农业总产值达14.79亿元,比1961年增长13.7%;粮食总产量达365.5万吨,比1961年增长12.5%;此外,油料、烤烟、生猪存栏量等相较于1961年,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与上述变化直接相关的是引起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动 B.国民经济的调整 C.农业技术的进步 D.土地制度的变革 8.下表为新中国的外交举措及其影响,其中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外交举措 影响 A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 求同存异成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D 1955年周恩来参加业亚非公议 西方外交孤立政策被打破 C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D 2001年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9.1037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康拉德二世颁布法令规定“当一个封臣将死之时,其子将接受他的封土”,任何封地均不得被无故剥夺。其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削弱了皇权对封臣的控制 B.削弱了封建主的权力 C.促进了城市的兴起 D.巩固了封君与封臣的关系 10.有学者认为,英美法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三者有着最大公约数。材料中的“最大公约数”是指 A.推翻殖民统治,赢得民族独立 B.争取“权利”,伸张“人权” C.推翻封建统治,实行三权分立 D.开展工业革命,提高生产力 11.右图所示为1876年到1970年美国能源消费占比的变化。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煤炭的消费占比一直处于高峰 B.石油的消费占比在1910年最高 C.能源消费变化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 D.石油消费结构的变化促使内燃机发明 12.世界现代史某单元的课题如右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