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东 汉 三国(220-280) 西晋 东晋 (317-420) 十六国 (前秦统一北方)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隋 宋 齐 梁 陈 北朝(439-581) 北魏 南朝(420-589) (266-316) 灭 383年淝水之战 南北朝到隋朝的统一 北朝(439-581) 南朝(420-589) 383年淝水之战 魏 吴 蜀 灭 灭 589年统一 581年建立 灭 1、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 2、大运河的开通及其历史意义; 3、科举制度创立的过程及影响; 4、掌握隋朝灭亡的原因及带来的启示。 学习目标 一、隋的统一 杨坚(541年 -604年) 隋文帝(581年-604年在位),隋朝开国皇帝。 大定元年(581年),外戚杨坚受北周静帝(八岁)禅让为帝,改元开皇。 开皇年间,隋朝疆域辽阔,人口达到700余万户,是中国农耕文明的辉煌时期。 (2)统一: 589年, 隋灭陈,统一全国 面对如此辽阔的疆域与统一新局面,隋朝是怎么治理的呢? (3)统一意义: 结束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大趋势,进一步促进了南北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1)建立: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4)隋朝统一的原因: 4.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1.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2.北方民族大融合,江南经济的发展。 3.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 一、隋的统一 发展经济,编订户籍; 统一币制和度量衡。 先进的储粮技术 含嘉仓遗址复原图 1、经济上: 2、政治上: 加强中央集权,减省刑律,简化机构,提高行政效率,确立“三省六部制”。 (5)措施 隋初 隋盛世 结论 人口 3000多万人 4600多万人 人口激增 垦田 1900多万顷 5500多万顷 垦田增多 粮仓 长安太仓 洛阳含嘉仓、兴洛仓 粮仓丰实 (6)隋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表现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 (7)意义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历史上称隋文帝时期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二、开通大运河 隋炀帝 目的 人物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涿郡 洛阳 余杭 永济渠 通济渠 邗 沟 江南河 时间 605年开始 十五岁以上的男丁要服役,共征发了360万人,同时又从五家抽一人,老人、少年、妇女,担负供应民工的伙食炊事,隋炀帝派有五万名彪形大汉,各执刑杖,作为督促民工劳动的监工。因为负担重,监工督责太急,动不动就毒打,不到一年死者达250万人。 ———《开河记》 605年-606年 营建东都洛阳 每月用工约200万人 607年-608年 修缮长城 先后征夫约120万人 605年-610年 开凿大运河 先后征夫约300万人 612年-614年 三次亲征高丽 三次出兵共计约300万人 运河名称 通航时间 全长 苏伊士运河 1869年 190.25公里 巴拿马运河 1914年 81.3公里 隋朝大运河 2700公里 610年 隋朝大运河与世界著名运河的比较 地位: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一条: 二长: 三点: 四段: 五河: 六地: 贯穿南北的一条大运河脉 2700多公里脉 中心洛阳、北到涿郡、南到余杭 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北京市、河北省、河南省、安徽省 江苏省、浙江省 数记大运河 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Q:粮仓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A: 分布于大运河沿线; 集中于隋朝都城洛阳附近 持肯定态度,认为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持否定态度,认为大运河是隋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千里长河一旦开, 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 惆怅龙舟更不回。 唐·胡曾《汴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