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08052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综合素质测评B卷(含答案)

日期:2025-05-10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31次 大小:406681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 cover
第三单元综合素质测评B卷 素养提升与思维创新 招募志愿者 1. 看拼音写词语,将招募令补充完整。(4分) 2. 聪聪在阅读招募令时,不认识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请你给它们注音。(2分) 发誓(  ) 执拗(  ) 恳求(  ) 筛选(  ) 3. “酬谢”一词中“酬”的意思是(  )(2分) A.报酬。 B.交际往来。 C.报答。 D.实现。 4. 招募令中加点词“望眼欲穿”可以替换成俗语“_____”。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俗语与括号里的成语意思不对应的一项是(  )(3分) A.咱们就打开天窗说亮话,把事情讲清楚。(直言不讳) B.老师教育我们要饮水思源,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吃水不忘挖井人) C.看着他满不在乎的样子,我鼻子都气歪了。(气急败坏) D.如果做事情前怕狼后怕虎,就会错过很多机会。(狐假虎威) 5. “唤醒”在词典中有两种意思:①叫醒;②使醒悟。招募令中的“唤醒”应该选第(  )种意思。我还能用“唤醒”的另一个意思写一句话:_____(2分) 6. 根据你对民间故事的了解,照样子完成人物分类卡,并写写你的发现。(6分) 会场布置 7. 同学们在会场入口处布置了知识问答区,快来参与吧!(3分) 她①终于来到长城脚下,②却得知丈夫范喜良早就因劳累丧命了,尸骨被埋在城墙下。她一听,悲愤交加,③便对着长城昼夜痛哭。她哭了几天几夜,④忽听一声巨响,一时间地动山摇,飞沙走石,长城倒塌了八百里,露出了范喜良的尸骨。 (1)根据片段猜故事。以上片段节选自哪个民间故事?(  ) A.《宝莲灯》 B.《孟姜女哭长城》 C.《白蛇传》 D. 《田螺姑娘》 (2)根据故事配插图。如果为以上片段配一幅插图,最合适的是(  ) (3)创造性复述故事。如果对片段中标注了序号的地方进行创造性复述,以下选项中创造性复述不合理的一项是(  ) A.①:一路上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昼夜不停地往前赶。 B.②:她无助地穿梭在数以万计的修筑长城的人之中,逢人便打听范喜良的下落。 C.③:想到自己好不容易才走到长城,刚和丈夫见上一面,马上又要分别。 D.④:这哭声感天动地,天上的白云为之停步,飞鸟也随之发出悲鸣。 8. 同学们在会场布置了视角转换区。假如你是牛郎,读下面一段话,变换人称,进行复述。(3分) 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一来是牛跟他亲密;二来呢,他想,牛那么勤勤恳恳地干活,不好好照看它,怎么对得起它呢? _____ 9. 宣传组的同学还设计了现场随机采访环节,下面是同学们设计的问题,请参与回答。(4分) 打卡体验 ◆打卡古文斋。 阅读小古文,完成习题。(11分) 鲤鱼跃龙门 龙门山,在河东①界,禹凿山断门一里余。黄河自中流下,两岸不通车马……每岁季春②,有黄鲤鱼,自海及诸川争来赴之。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矣…… (有改动) 【注释】①河东:黄河以东。②季春:暮春,农历三月。季,指一季的末一个月。 10. 读句子,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2分) (1)自海及诸川争来赴之(  ) A.到。 B.和。 C.比得上,赶得上。 (2)一岁中(  ) A.年龄。 B.年。 C.一年的农业收成。 11. 根据故事内容,发挥想象,给下面的连环画配上文字。(4分) 12. 读小古文,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画“√”,错的画“×”。(3分) (1)古诗文中“河”通常指“黄河”。这个故事发生的地点是黄河,时间是岁末之时。 (  ) (2)“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这句话告诉我们历经千辛万苦最终能越过龙门的鲤鱼很少。 (  ) (3)“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矣。”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 (  ) 13. 民间故事《鲤鱼跃龙门》深受人们的喜爱。下列生活场景中适合送上祝福语“鲤跃龙门”的一项是(  )(2分) A.春节迎新走亲访友时。 B.中秋佳节家人团圆时。 C.朋友远行依依惜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