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百色市田林县2024--2025学年下学期学业水平测试 七年级历史 一、选择题 1.“输送物资最方便的乃是水运,然而无论黄河、淮水,还是长江,中国主要的江河都是自西向东,没有连接南北的河流。于是,隋炀帝决定以人工之力来完成此事。”材料反映了隋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是( ) A.加强对边疆控制 B.巩固国家统一 C.加强南北交通 D.加强中央集权 2.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于是有政治上社会对流的可能性。……这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此后,这种制度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这种“制度”是( ) A.科举制 B.三省六部制 C.察举制 D.九品中正制 3.贞观二年,太宗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下列唐太宗的举措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完善三省六部制度 B.严格考察官吏的政绩 C.轻徭薄赋鼓励生产 D.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4.《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但也有人认为“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认为武则天“不是坏皇帝”的主要依据是( ) A.首创了选拔人才的科举制 B.开创了“贞观之治”局面 C.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D.当政时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5.2017年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带动全民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唐诗往往也折射时代特征。下列诗句直接反映唐玄宗时社会经济盛况的是( ) 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D.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 6.下列文物共同印证了( ) A.手工制作水平 B.科举选才标准 C.思想开放程度 D.社会政治状况 7.贞观年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迎娶唐朝公主,唐蕃结为亲家。在此之后,双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未发生过战争,友好往来。这说明文成公主入藏( ) A.削弱了吐蕃文化的影响力 B.使西藏地区归属唐朝管辖 C.增进了唐蕃友好关系 D.促进了吐蕃经济发展 8.“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诗句描述的是唐朝( ) A.农业生产的发展 B.丝织工艺的精湛 C.垦田面积的扩大 D.长安城市的繁荣 9.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如图中①处对应的时代特征是 A.民族关系的发展 B.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D.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10.五代时期,人民除了完成赋税定额,还要按一定比例多缴纳一部分,以备仓库中雀鼠损耗,称为“雀鼠耗”。据说称老鼠为“耗子”就是由此而来。这表明当时( ) A.藩镇割据仍在延续 B.人民遭到刻意搜刮 C.社会经济非常残破 D.南北处于分裂状态 11.有学者提出,在处理边疆关系的布局上,多数古代中原王朝形成了“北防、南融、西通”的战略。下列符合唐朝处理边疆关系描述的是( ) A.北防匈奴 B.南融吐蕃 C.西开丝路 D.西联回纥 12.隋唐统一中国后,中华典章制度、思想文化等深刻影响了日本、朝鲜和越南,最终形成了以中华文明为基础、以汉字为表征的东亚文化圈,它也被称为“中国文化圈”。“中国文化圈”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文化汇聚,融合创新 B.统治者个人励精图治 C.民族融洽,社会稳定 D.国力强盛、经济繁荣 13.《唐诗三百首》中收录了边塞诗人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等千古名句。这反映了盛唐时期( ) A.开明包容的民族政策 B.昂扬进取的社会风气 C.海纳百川的对外政策 D.重文轻武的社会风尚 14.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蒙古灭金 ②蒙古灭西夏 ③南宋灭亡 ④元朝建立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①④②③ 15.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