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稷山县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七年级教学质量监测 生 物 试 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3页,满分5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答案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务必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 非选择题(共1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1.央视〈人与自然〉栏目中曾记录过以下场景,其中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非洲大草原上的一群数以千计的野牛 B.吉林查干湖冬捕活动中捞上来的所有种类的鱼 C.我国建立最早的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D.高寒地带的蔬菜大棚内的所有生物 2.下列诗句中,描写的景象与影响生物生命活动的因素匹配正确的是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空气 B.春尽杂英歇,夏初芳草深———温度 C.日光斜照集灵台,红树花迎晓露———水 D.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光 3.地衣生长在岩石表面,能从岩石中吸收营养物质,同时地衣分泌的有机酸能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这一现象说明 A.环境能不断改变来适应生物 B.生物能够适应自己所生活的环境 C.环境能通过一定条件改变生物 D.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4.央视曾播出过一部名为〈牧鸡治蝗〉的纪录片,该纪录片讲述了河北草原上的人们用鸡来治理蝗灾的事迹。其中所蕴含的食物链是 A.蝗虫→鸡 B.草→蝗虫→鸡 C.太阳→草→蝗虫→鸡 D.鸡→蝗虫→草 5.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将于2025年9月在我国杭州举办,生物圈的范围包括 A.大气圈上层、水圈下层、岩石圈 B.大气圈上层、水圈、岩石圈下层 C.大气圈下层、水圈上层、岩石圈上层 D.大气圈下层、水圈、岩石圈上层 6.亚马逊热带雨林能调节气候.净化空气。被称为“地球之肺”,其属于下列哪一生态系统 A.海洋生态系统 B.淡水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草原生态系统 7.三北防护林早期种植的是单一的杨树,饱受星天牛肆虐之苦;后期采用泓森槐与榆树、杨树和柳树混交种植,营造混交林,树木长势明显转好。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杨树林比混交林结构更稳定 B.混交林的面积大于杨树林 C.混交林的生物多样性更丰富 D.杨树林更能抵御外界干扰 8.“月宫365”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实验中,黄粉虫不仅能为志愿者提供可食用蛋白质,还能降解舱内部分废弃物从而加速循环,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②可表示植物产生的有机物和二氧化碳 B.实验舱中的能量循环利用,维持该系统的稳定 C.分解罐中的微生物能为植物提供无机物和能量 D.“月宫 365”实验装置的自我调节能力差,需要人工调控 9.如图表示构成某食物链的四种生物之间Y的关系柱状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Y表示有机物总量,则甲的数量最多 B、若Y表示生物获得的能量,则丁属于生产者 C.若Y表示生物的数量,则食物链为甲→乙→丙→丁 D.该食物链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光能 10.我们日常食用的面包、蛋糕、煎饼等都是用面粉制作的,面粉又是由小麦磨制而成的。面粉主要来自小麦种子中的 A.种皮 B.胚芽 C.子叶 D.胚乳 11.如图是叶芽(纵切)和枝条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发育为图中的⑤ B.②发育为图中的④ C.③发育为新的幼叶 D.④和⑥均属于组织 12.生物兴趣小组开展“自制豆芽机”项目式学习活动,装置如下图,图中的沥水孔(可沥去多余的水)能保证豆芽萌发所需的 A. 水 B.温度 C.空气 D. 光 13.甘肃天水大樱桃以其果大、色鲜、味美等特点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去采摘。有游客发现同一株樱桃树上结着不同品种的果实,这里采用的技术是 A.扦插 B.压条 C.嫁接 D.组织培养 14.水蜜桃吃起来甘甜,深受人们的喜爱,如图表示水蜜桃果实的形成过程概念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