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九课 第四课时 全民守法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搜集材料,阐述全民守法的基本要求。 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通过全民守法的学习,增强学生对法治中国的认同,理解全民守法在建设法治国家中的基础性作用。 2.科学精神:明白全民守法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渐进性工程、持续性工程。 3.法治意识:树立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理解并认同全民守法是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 4.公共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法治实践活动,了解法律,遵守法律,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全民守法 总议题 议题2 议题1 全民守法的内涵 推进全民守法 议题一 全民守法的内涵 孟子说:“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亚里士多德说:“邦国虽有良法,要是人民不能全都遵守,仍不能实现法治。” 【任务1】小组讨论:从两位圣贤的话中,请你感悟:什么是全民守法? 【任务2】小组商议:结合之前所学,说一说全民守法与法治国家建设之间有何关联? (1)两位圣贤的话都强调法律应该得到每一个社会成员的遵守,可见全民守法是指所有社会成员普遍遵守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状态。 (2)全民守法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基础。建设法治国家,必须推动全民守法。 一、全民守法的内涵 1.全民守法的内涵 全民守法是指所有社会成员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状态。 主体: 全体公民 社会组织 国家机关 法治的真谛,在于全体人民的真诚信仰和忠实践行。(思想上) 所有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要以宪法和法律为行为准则,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利或权力,履行义务或职责。(行动上) 2.全民守法的意义 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推动全民守法。(对国家) 有利于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对社会) 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对人民) 一、全民守法的内涵 何某爱好弹钢琴,退休后在家支起两架钢琴,除自己弹奏之外,还招了几个学生,在晚上进行教学活动。此起彼伏的琴声并没有让小区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反而成为影响邻居休息的噪声。在居委会、派出所多次协调未果的情况下,邻居把何某告上了法庭。何某则认为自己是在合法行使权利。 何某的行为是否侵犯了邻居的权益?你有什么启示? 侵犯了邻居的权益 全民守法不仅意味着依法行使权利,还意味着依法履行义务。 议题一 全民守法的内涵 3.全民守法的要求 ①依法行使权利。要求: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②依法履行义务。要求: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公民也负有相应的义务。只有所有的人都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才能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 ③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要求:当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应通过合法的手段,理性维权。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解决争议、化解矛盾,不应诉诸暴力或其他违法手段。 一、全民守法的内涵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五十八条 违反关于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区分权利与权力 【拓展认知】 区别 权利 权力 概念 法律概念,一般指自身拥有的维护利益之权,总是和义务联系在一起 政治概念,一般指有权支配他人的强制之力,总是和服从联系在一起 主体 享有者范围较广泛,公民个人、被管理者拥有的是权利 同一定机关、职务有关,享有者特定,一般是国家机关、社会管理者行使权力 处理方式 一般可以放弃或转让 不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