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新课导入 回顾所学,中国古代对外交往有哪些重要的事件 明朝的对外关系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6课 和平悍将:一身忠勇除倭患 目录 壹 和平使者:七下西洋扬国威 贰 肆 和平回归:百年国耻一朝雪 叁 和平卫士:抗倭援朝彰大义 壹 和平使者 --七下西洋扬国威 壹·和平使者:七下西洋扬国威 郑和,原姓马,回族,云南人。明军攻克云南后,11岁的郑和被俘,被送进皇宫当了宦官。后来跟随燕王朱棣,屡建战功,被赐姓郑。朱棣称帝,是为明成祖。明成祖十分器重他,提拔他为宦官首长太监。因他小名“三宝”,所以人称“三宝太监”。 1.人物扫描—郑和 郑和(1371 - 1433) 材料一:成祖疑惠帝(注:建文帝朱允炆)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 ———《明史·郑和传》 材料二:我国船队战无不胜,可用之扩大经商,制伏异域,使其不敢觊觎南洋也。 ———郑和 2.出使西洋的目的 壹·和平使者:七下西洋扬国威 朱棣 ①寻找失踪的建文帝(明惠帝朱允文); ②提高明朝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威望; ③推动中外贸易发展。 中国 红海 非洲 东洋 西洋 西洋是我国古代地理概念。 明初,人们把黄海、东海及其海外的海域称为东洋,而把今天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称为西洋。 3.西洋的概念 壹·和平使者:七下西洋扬国威 4.郑和下西洋概况 壹·和平使者:七下西洋扬国威 时间 次数 船数 主要活动 到达范围 先后7次 最多200多艘,最少60余艘 1405~1433年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赠送礼品商品交易 猜一猜:郑和下西洋会遇到哪些困难 阅读教材P92相关史实回答如何解决? 壹·和平使者:七下西洋扬国威 困难 解决 罗盘、航海图、牵星术 配备医疗人员 战舰护航 配备翻译、宗教人员 配备工匠 编队航行、灯火旗语 舰队庞大、靠岸补给,培育豆芽 战船:长18丈 马船:长37丈 坐船:长24丈 水船长30丈 粮船:长28丈 当时最大最先进的海船 郑和宝船 哥伦布旗舰 巨大的风浪,恶劣的海上天气 缺少淡水、食物、维生素C 方向辨别困难 疾病、水土不服 敌对力量的攻击(海盗等) 语言习俗不通 船只损坏 舰队的组织、协调、指挥等 壹·和平使者:七下西洋扬国威 5.郑和下西洋成果 “及海外邦,番王不恭者生擒之,蛮寇之侵略者剿灭之,由是海清宁,番人仰赖者”。 --郑和墓碑文 其来朝贡……朝鲜、安南、琉球、曰本、占城、暹罗、满剌加诸国,乌思藏、童卜韩、胡奴儿于诸司,朵颜,赤斤、阿端、卜剌罕诸卫,奉法尤谨,朝廷待之,恩礼亦有加焉。 --明·礼部郎中·敖英 上书正德皇帝 郑和七次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夺他人一分财富。 ———《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 阅读材料回答:郑和下西洋成果? 《榜葛剌[bǎng gélà] 进麒麟图》 ①宣扬了大明国威; ②开拓了海外贸易; ③扩大了朝贡体系等; 壹·和平使者:七下西洋扬国威 知识拓展:朝贡 朝贡就是朝拜和进贡的简称。是两国或两个政府之间的一种承认尊卑地位的礼节性外交关系。萌发于汉朝,成熟于唐,鼎盛于明。明成祖时五征蒙古,六下西洋,大明国威远播。威逼利诱之下,向大明朝贡的国家和部族一度达140多个。 (1)经济基础:明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根本原因) (2)科技保障: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 (3)政府支持:明成祖的鼎力支持。 (4)个人能力:郑和个人能力出众;郑和不畏艰险,勇于进取的精神。 (5)交通发达:宋元以来我国海外交通的发展为郑和航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