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高二第十周周测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共25小题,共50分。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里,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1.世界各地的民居特点是由当地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习俗等多种因素决定的。某地居民用木桩搭建框架,用树枝和混合麻纤维的黏土筑墙壁,在上面搭上房梁,再用椰子叶辅成屋顶建造房屋。下列选项中对该地表述正确的是( ) A.此地民居的布局讲求对称,主次分明,院落有序B.此地出现了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 C.此地房屋具有防晒保温功能,庭院是家庭活动的场所D.该地最早种植玉米、番薯等植物 2.14世纪中叶,巴黎建立起集防卫职能和代议职能为一体的市政街区制度,其官员皆由市民召开会议推举或选举产生,邻里关系相对平等。17世纪,巴黎的市政街区最终衰落,国家主导的专业化基层治理模式逐渐兴起。这一变化反映了( ) A.中央集权政治的加强 B.市民阶层的分化 C.地方自治传统的延续 D.基层治理的革新 3.据《中国经济通史》记载:“汉唐草市多系民间自发,宋代州县设场务征商税,集镇岁入可逾万;明清江南‘机杼声连’,景德瓷行天下,市镇皆因产业而兴。”可知( ) A.集镇发展走向自治管理B.集镇兴起源自工商业发展C.行政集镇取代商业集镇 D.汉唐时期专业市镇成主流 4.隋唐两代的首都本在长安,但洛阳长期作为陪都存在,与长安并称为二京,武则天正是在洛阳登基称帝。洛阳地位的提升( ) A.缘于经济区位优势B.弱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源于经济重心南移 D.旨在应对关中地区的战乱 5.汉代长安城,城墙周长25.7公里,十二座城门连接“八街九陌”,未央宫、长乐宫占全城面积1/3;城内东市“方二百六十二步”,出土骨签载“河内工官造弩机”;北阙甲第遗2址发现地下水道陶管,断面呈“五边形”以增压防淤。《汉书·地理志》载:“长安户八万八百,口二十四万六千”。此现象说明汉代长安( ) A.兼具政治中枢、军事制造与文化教育功能B.布局分为宫殿区、手工业区、商业区和居民区 C.城市布局打破传统礼制,以实用主义为核心D.技术创新推动社会阶层平等化 6.明清时期从江西到皖西南的移民,将江西的建筑结合当地环境构建了横纵发展的“排屋”形式,俗称皖西南大屋;在聚落的形式上,也由较为简单的排屋单元和演变而成的大屋共存,进而形成了皖西南地区独特的聚落形态。这说明( ) A.故土情结推动文化传承B.民族交融促进华夏认同C.人口迁徙增进文化交融 D.经济发展改变地域文化 7.由半地穴房屋聚合而成的新石器时代中期的村落遗址形态多样,既有方形房屋成排分布式的布局,也有小型房屋三五成群聚堆分布式的格局。一些村落布局严整,体现出明确的规划思想和对社会秩序的强调,另一些聚落的遗迹相互交错、层层叠放,有的地方还出现了被破坏、改动过的痕迹,体现出先民长时间的占据和对聚落的不断改建。这说明,与材料相关的先民在当时( ) A.不断改进居住条件以完善定居生活B.已经迈入了分化明显的阶级社会的门槛 C.注重礼仪制度建设以改善群居生活D.完全摆脱了恶劣自然环境和生存的挑战 8.江西围屋是宋元至明清期间由客家人修建的传统民居,族长是围屋的首领,族众必须按照族长规定的有关事项办事,否则就要受到惩罚。围屋是氏与氏、姓与姓、地域与地域之间矛盾斗争、发展的必然产物。这说明客家人生活地区( ) A.实现基层自治 B.建筑技艺水平高超 C.宗法观念深厚 D.住宅布局讲究对称 9.公元前628年,希腊移民建立塞林努斯城,统治者将城市中心由原先的卫城王宫转移到市场,市场逐步成为集商业贸易、辩论议政、宗教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共空间。这反映出希腊( ) A.商业在城市生活中的地位不断提升B.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