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综合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道光是一位以节俭著称的皇帝,其在位期间白银外流一直是困扰他的执政难题之一,唯独道光十九年(1839年2月—1840年2月)是个例外,这一年白银外流大大减少。造成这一年出现例外的直接原因是 ( A ) A.林则徐在广州主持禁烟运动 B.三元里民众抗英取得成效 C.战争爆发鸦片走私急剧减少 D.中英两国签订《南京条约》 2.1843 年《五口通商章程及海关税则》规定,中国进口货物按值百抽五交纳关税。根据这个税则,一些主要进口货物的税率较原来粤海关实征的税率大大降低。这一规定 ( C ) A.便利了西方对中国鸦片贸易 B.导致列强控制了中国的关税 C.便利了列强对中国倾销商品 D.为民族工业产生提供了条件 3.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在广州的徽商江文缵给妻子的一封信中说:“今年所做之茶、意想往广、公私两便,不料太平军扰阻,江西路途不通……所有婺源之茶均不能来粤。”据此可知( D ) A.长途贸易走向萧条 B.西方列强势力深入内地 C.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D.时局动荡影响商业发展 4.1863年,留美学生容闳应曾国藩的邀请到达安庆后,建议“像中国这样的大国,需要许多初级和基础性的机器厂……能够把它作为母厂进而生产出其他的工厂”。基于这种认识,他们发起了 ( D ) A.太平天国运动 B.维新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洋务运动 5.1874年,佛山人温子绍把机器缫丝技术带回家乡并开办企业。在其带动下当地缫丝业一日千里,农村掀起“弃田筑塘,废稻种桑养蚕”的高潮。材料反映了 ( B ) A.农业机械化普及 B.当地产业结构变化 C.列强的经济侵略 D.自然科学广泛传播 6.1889年,薛福成在考察了西方国家的历史和现状以后,在日记中写到,欧美各国“所以横绝地球而莫与抗者,不过恃火轮舟车及电线诸务,实皆创行于六七十年之内,其它既可知矣。”据此可知、薛福成意在 ( B ) A.维护华夷秩序 B.学习西方强国之道 C.抛弃传统习俗 D.反思洋务运动弊端 7.在北洋海军的建设中,李鸿章宁愿花费巨资从外国购买轮船,也不愿意从福州船政局购买;左宗棠西征前,宁可在兰州设立制造局,委托商人从国外购买军火,也不肯把订单交给金陵机器局或江南制造局。这种现象说明 ( D ) A.外国军备价格低廉 B.洋务派已完全沦为列强在华代理人 C.国内市场相对混乱 D.洋务运动缺乏坚强领导和统一规划 8.基隆煤矿是我国最早用机器开采的煤矿。1878年投产出煤。1884年中法战争中,在侵台法军的威胁下,不得已拆毁机器和矿井。这折射出 ( D ) A.法国侵略势力猖獗 B.统治者的目光短浅 C.民族资产阶级软弱 D.中国近代化的艰难 9.下表是严复在1894—1897年的部分活动。这些活动 ( D ) 1894 翻译十一部外国著作,如《天演论》 1895年 发表《论世变之》等文章 1897 创办《国闻报》,刊登国内外时事和相关社论 A.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B.实现了民主共和 C.打击了顽固派势力 D.促进了思想启蒙 10.1898年9月14日,美国驻华大使康格在发给国务卿的信函中提到:“虽然皇太后似乎被邀‘帮助’管理政府,但实际上她已接管最高权力,皇帝目前至少被有效地剥夺了权力。”与该信函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B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中华民国成立 11.“本会之设,专为联络中外有志华人,讲求富强之学,以振兴中华……”,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振兴中华”口号。“本会”是指 ( B ) A.强学会 B.兴中会 C.华兴会 D.同盟会 12.1911年冬《职官录》收录的全国各省州县地方行政长官中完全没有本省籍为官者,但辛亥革命后,绝大多数省份都出现了众多本省籍的地方行政长官。这说明 ( A ) A.革命暗含巨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