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高三年级第二次适应性检测 语文试题 2025.05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 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榫卵结构是一种攻木的技艺,见证了华夏文明的发展。目前榫卯结构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7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文化.在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出土了一些千栏式建筑的木构件,这 些木构件是榫卵结构,有学者认为榫卯结构最初是木结构建筑的技艺。在春秋战国时期榫卯结 构逐渐应用于家具;唐代榫卯的结构与工艺日益成热,应用更加讲究;宋代是榫卯技术发展的 巅峰时期;到明清时期,榫卯结构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如明代红木圈椅的每一处曲矩都 暗藏着千变万化的榫卯结构,体现了工艺技术的新发展。从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天工开物佳 兵篇》中了解到,榫卵结构在古代兵器制造中亦有体现, 从最原本的功能性出发,桦卯结构在木质物中起承接作用,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同质相契”, 即通过改变相同材质的局部形态巧妙地将不同的构件连接在一起,而非借助钉子、接合剂等对 其进行加固或穿和,给人以连贯、浑然的审美感受,器物材质的自然性特征被放大。由众多榫 卵构件共同组成的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斗拱,仿佛是自然生长出的一般,层层叠叠向屋顶 攀升,向屋檐延伸,于椽梁下仰观,仿若一棵苍劲健壮的大树开枝散叶,生机盎然。 榫卯结构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美的推崇,表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审美理想。它的诞生基于 古人对木材的材质有着充分的了解,古人在实践的过程中遵照木材本身的性质并依据具体所需 进行改造,这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探索过程,也是人与宇宙的往来过程,在中国古代木结构 遗迹、遗物中,我们可以发现不同地域的榫卯结构因其环境、主材、用途的不同而千变万化。 榫与卯在结构上还具有“阴阳相生相制”的特点。桦的凸与卯的凹,两者一阳一阴,榫所呈 之形契合卯所受之态,只有分毫无差浑然一体才能形成紧密相连的桦卯结构。《楚辞》中写道: “圆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粗龉而难入。”一旦榫、卯结构有所出入必然无法进行拼合,更无法 形成严丝合缝的结构。 语文试题第1页共10页 CS出卷网 3亿人都在用的扫瑞APP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