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市衡美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检测 语 文 试 卷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 晕动症是乘坐交通工具时,由摇摆、颠簸、加速等因素诱发的一种运动病,通常有 出冷汗、恶心、 呕吐、头晕等表现。没有人能对晕动症完全免疫。研究发现,只有那些不 具备前庭系统的动物才能幸免。 因此,科学家推测晕动症与前庭系统有关。 前庭系统位于耳道内,主要由椭圆囊、球囊和三个半规管组成,每个半规管内都充 满内淋巴液。 当头部移动时,半规管内的淋巴液随之晃动,并拨动耳道内壁上的纤维,传 递移动速度和方向的信号。 前庭系统将检测到的运动信息主要传递至两个区域:小脑和脑 干。小脑负责调控平衡和运动,脑干是许 多重要神经通路的枢纽。此外,前庭系统也会把 运动信息传递至眼部,以避免在头部运动时视线变得模 糊。 早期研究中,科学家推测,晕动症产生的原因是不同感受器接收到的信息之间发生 冲突。例如, 人在车上阅读时,视觉信息显示人相对于书本是静止的,大脑就会认为人处 于静止状态,但实际上人体 在随着车运动,从前庭系统的感受来判断,人是在运动的。大 脑接收到两种冲突的信息,无法分辨身体 状态,于是引发晕动症。但这种推测不能解释为 什么汽车上的乘客比驾驶员更容易恶心等现象。 于是,科学家提出一种新推测:感觉信息与大脑预期的偏差会导致晕动症。当大脑 对感觉的预期 与实际接收到的感觉信息不相符时 ,就会产生“感觉———运动冲突信号” ,这 种信号通常很微弱,但在突 然遇到障碍物或原本的运动状态被打断时强度会激增,触发大 脑运动系统做出修正反应,使身体恢复平 衡。如果这种信号的强度长时间处于激增状态, 大脑的调节机制就会逐渐难以应对,从而引发晕动症。 汽车的移动由驾驶员控制,驾驶员 能够通过直接观察,预判车辆的颠簸和行驶情况,而乘客无法预测汽 车的运动状况,因而 更易出现晕动症。 此外,晕动症似乎也与生理因素有关。 一项就晕动症展开的全基因组研究表明,有 35 段 DNA 上 的基因与晕动症有关,其中包括与眼、耳发育和与血糖调控相关的基因。携 带这些基因的人中,女性晕 动症发作的概率是男性的 3 倍。与普通人相比,晕动症易发者 体内的胰岛素水平通常较低。胰岛素不足 会导致血糖水平不稳定,易引发晕动症。 (取材于卢梦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当巨大的石块向你飞来,你会不自觉地侧头闪避;当飞天女巫像小飞虫似的在你眼 前晃悠,你会想要伸手去拍她 ……3D 电影因视觉效果逼真,给人强烈的视觉震撼而受到追 捧。 3D 电影也称“三维空间立体电影”。普通电影是一个镜头从单一视角拍摄的,影像在 同一平面上,人主要因近大远小、光线明暗等条件产生空间感。3D 电影是用两个镜头模拟 人左右眼的视角,分别拍摄两个版本的影片。影片的每一帧都由有水平视角差的两幅画面 组成,放映时两幅画面重叠在幕布上呈双影。借助特制眼镜或幕前辐射状半锥形透镜光栅 等 3D 拟真设备,观众左眼看到的是从左视角拍摄的画面,右眼看到的是从右视角拍摄的 画面,通过双眼的会聚功能,将两幅画面合成为立体视觉影像。观众看到的影像有的在幕 后深处,有的似脱框而出,给人身临其境的逼真感。 3D 电影可以带来视觉上的沉浸感,但这种沉浸感也存在弊端,即会使部分人感到头 痛、眩晕、恶心,这些症状被称作“3D 晕动症”。观看 3D 电影时,人们觉得已经做好准备 接受视觉冲击。但是,当迎面呼啸飞来的斧头,频繁闪现、如雨点般轰炸的炮弹袭来时, 感官刺激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期,会产生晕动反应。此时, 观众可以选择坐得离屏幕远一 些,如果在家中观看,还可以把画面的全屏模式改成窗口模式,减轻视觉冲击。必要时, 还要控制观看时长。晕动症易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