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17552

北京市丰台区2025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05-0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7次 大小:13851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北京市,丰台区,2025届,高三二,三二,语文
  • cover
北京市丰台区2024-2505学年度第二学期综合练习(二) 高 三 语 文 2025.05 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1947年,英国匈牙利裔物理学家尼斯 ·盖伯首次提出“全息”这一概念。此后,他又 发明了全息技术。1971年,他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全息技术利用光的干涉原理,将三维物体表面散射光波的全部振幅和相位信息进行编 码并存储在特殊介质中,再利用衍射原理,通过光束再现原始物体光波,为用户提供“栩 栩如生”的视觉感受。根据成像原理及呈现效果的不同,全息技术可分为2D 全息技术与 3D 全息技术。2D 全息技术利用较为简单的反射、折射原理或视觉残留,制造可视角度有 限的裸眼三维效果。3D 全息技术是当前最接近于理想全息显示效果的技术,成像原理更为 复杂,可让用户多角度浏览三维立体影像。 全息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传统光学全息阶段、数字全息阶段和计算全息阶段。第一阶段, 从盖伯提出全息概念,到20世纪60年代初利斯和乌帕特尼克斯发明激光全息术,学界对 光学全息的研究热度逐渐攀升。1967年,数字全息的概念被提出,全息技术的发展进入到 第二阶段,人们的研究热情达到高峰。但受制于CCD 光学设备及计算设备的不成熟,数字全息的研究随后陷入低谷。21世纪初期,随着数码摄像机的普及与计算机技术的成熟,数 字全息领域产生了计算全息这一分支。计算全息不依赖实物,而是使用计算机模拟物体光 学分布制作全息图,可提供人眼所需要的全部三维信息,从而实现裸眼真三维显示。这一 阶段,计算全息迅速成为热门研究话题,研究者们尝试突破算力、设备和算法的制约,向着最为理想的全息显示效果努力。 当前,全息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到诸多领域。在文化领域,博物馆、科技馆和文化馆等 场所,利用全息技术展示历史文物、科学现象、艺术作品,提升展示的吸引力和互动性。 在传媒领域,传统媒体也积极尝试利用全息技术提升新闻作品的品质。2022年,“全息Al 与 5G 远程融媒体运营平台”落地北京丰台,实现了“虚拟全息”三维场景与现实新闻报 道的深度融合。在医疗领域,采用实时3D 成像、精准手术导航系统等技术的全息医疗方 案,在阜外医院等医疗机构实施。在教育领域,全息智慧教育课桌赋能K12 教育和职业技 术教育……随着全息技术不断发展,未来它还将被运用在智慧城市、远程医疗、模拟战场 等诸多领域。 (取材于吴泽晖、杨本植等的文章) 2. 根据材料一,对下图①-④处全息技术发展历程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处“全息”概念被提出。 B.② 处属于光学全息阶段。 C.③ 处“数字全息”概念被提出。 D. ④ 处计算全息的研究陷入低谷。 3. 根据材料二,下列关于“全息通信技术”的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用户通过全息通信技术进火山口历险时能感触到岩浆的灼热。 B. 用户通过全息通信技术可以“亲身”体验与李白同游长安。 C. 此项技术要求的小于1ms 的端到端时延实现起来并不困难。 D. 此项技术使6G技术在带宽等方面的关键性能指标得到提升。 4. 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理解和推断,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3D 全息技术只可让用户以有限角度浏览三维立体影像。 B. 研究者们尝试突破技术制约,打造理想的全息显示效果。 C. 未来泛在智能网络可为全球任意地点提供高质量通信保障。 D. 与多项技术融合的全息通信将进一步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 5. 小丰同学根据以上两则材料写了一段摘要,请你填写①-⑥处,将其补充完整。(6分) ① 概念于1947年出现,此后产生的全息技术可分为2D全息技术与3D全息技术,其发展经历了传统光学全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