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17773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中学暨阳分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日期:2025-05-0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3次 大小:119750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浙江省,期中,答案,PDF,试题,语文
    浙江省诸暨中学暨阳分校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 参考答案 1.【C】根据材料一第四段“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国家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戏曲改革运动有很大关系”,可 知《祝福》的影视戏剧改编作品中大多是地方戏,与国家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戏曲改革运动“有很大关 系”,而不是由戏曲改革运动引起的。 2.【D】假设关系错误,根据材料二第四段不能反推“如果观众没有得到视觉和精神上的享受,说明改编者 没有把握好改编的原则和尺度,没有做到对作品的忠实性与创造性的统一”,“观众得到视觉和精神上的 享受”和“改编者把握好改编的原则和尺度,做到对作品的忠实性与创造性的统一”之间不是互为充分必 要条件。 3.【A】强调的是演员的演技,而不是改编的忠实性与创造性,与材料中强调的改编原则关联不大,不适 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观点。 4. ①时代之镜:改编凸显时代特色。改编者在进行文学改编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所处时代的影响并将这 种影响反映在改编作品中。如:改编作品多是地方戏曲;改编存在着较为明显的阶级意识。(2分) ②文体之镜:改编完成文体转换。小说的影视戏剧化过程也是一个文体转化的过程。文体形式影响情节发 展,同时,文体形式决定叙述方式。(2分) 5. 示例一:是妙笔,体现了改编的创造性。 ①电影《祥林嫂》的改编者受到所处时代的影响,增加砍门槛这一情节有力地表现了祥林嫂的反抗精神, 体现时代特色,歌颂了新社会。 ②改编的作品忠实于原著的同时,也要力求革新。改编者的这一创造性做法利于发挥影视作品对广大群众 的教育作用。 ③这一做法体现了改编者“坚持对作品的忠实性与创造性的统一”的原则。 示例二:是败笔,不符合原著精神。 ①小说《祝福》的主题思想是揭露封建礼教对中国传统妇女的迫害,表达对鲁镇木然的“看客”们的无情 鞭挞。 ②而祥林嫂怒砍门槛这一情节则是为了凸显祥林嫂的反抗精神,歌颂新社会。 ③这一做法不能体现改编者“坚持对作品的忠实性与创造性的统一”的原则。 6.【B】“也是想要弥补自己犯下的罪过”错误,周朴园怀念的是三十年前对他没有威胁的侍萍,也是为 了维持他正人君子的形象。 7.【D】“要揭露周朴园的真面目”错误,鲁侍萍想要抒发对周朴园的愤恨,同时通过前文提到的“不公 平的命”“你放心,我不会的。大后天我就带着四凤回到我原来的地方。”可知,鲁侍萍是相信宿命论, 是认命的,所以可知她并不是为了揭露周朴园的真面目。 8.【每点 2分,任写两点给 4 分】 ①感情冲突:看重个人利益与门第观念的周朴园抛弃了忠于爱情的鲁侍萍,成为三十年来二人悲剧的原 因。 ②性格冲突:周朴园自私、冷酷、伪善,只想用钱摆平事情;鲁侍萍善良、清醒,有尊严,不为金钱所 动。 ③阶级冲突: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爱情悲剧的根本原因在于二人身份的不同,一个是资本家,一个是普通 劳动者,双方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上存在差异。 9.【每点 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 ①周朴园的人物性格是复杂的,是有两面性的,符合现实中真实的人物状态。 ②周朴园是有人性真情的一面,他对侍萍曾有过真情,从他保持这么多年的旧习惯可以看出来。 ③周朴园同时更是虚伪、自私的。他怀念的侍萍是三十年前对他构成不了威胁的侍萍,当鲁侍萍出现的时 候,他表现得极其冷漠。 10.【A】B.爱:吝惜,舍不得。 C.凶年:荒年,与“丰年”相对。 D.治:讲求。 11.【C】均为“宾语前置句” 12.【B】A.均不含通假字。B.盖,同“盍”。C.罔,同“网”;郤,同“隙”。D.戮,同“勠”;希,同 “稀”。 第 1 页共 2 页 13.【A】记录的是齐宣王和孟子的对话,不是齐桓公。错误①:齐桓公是春秋时期,孟子是战国时期,两 者不同处于一个时期。错误②:课文是齐宣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