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第三单元 历史 ①了解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认识20世纪以来贸易、金融的变化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②从时空观念出发了解20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情况,通过史料实证对比不同社会制度下经济政策的调整。 ③通过史料了解20世纪以来世界贸易、金融的变化历程,结合20世纪以来人类生活的史实,分析世界贸易、金融的变化带来的影响。 ④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对世界作出的贡献,培养家国情怀。 学习目标 重点: 20世纪以来人类社会贸易、金融的变化。 难点: 贸易、金融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 导入新课 现在购物都通过哪些方式?它们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什么样的便利? 导入新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50年,世界经济的年平均增长速度接近4.0%。 20世纪初,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约为五六百亿美元; 20世纪末,这一数字高达300000亿美元之巨。 20世纪初,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美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也只不过在300美元以下; 20世纪末,这一数字已超过3万美元,还有一些国家甚至超过4万美元。 20世纪初,国际商品贸易总额约为200亿美元左右; 20世纪末,这一数字高达60000亿美元。 20世纪初,全世界直接投资累计总额约为200亿美元; 20世纪末,这一数字已超过30000亿美元。 20世纪是人类有史以来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一个世纪。 新课讲授 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 学习任务一 世界经济的发展。 阅读教材第一目内容,以两次世界大战为标志,绘制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时间轴,明确每一阶段的经济发展特征。 新课讲授 精读教材第48页最后一段和第49页第一段,概括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变”与“不变”,并举例说明。 变———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这是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手段之一;现代科技进步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发展与传统产业的升级,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不变———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固有矛盾没有解决,周期性经济危机时有发生。如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 新课讲授 资本主义经济思想发展历程 英国 《航海条例》 克林顿 重商主义 (16世纪-18世纪中期) 自由主义 (18世纪中期—20世纪30年代) 凯恩斯主义( 20世纪30年代—70年代 ) 新自由主义(20世纪70年代至今 新课讲授 2.苏联等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发展 回顾《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5课,应怎样认识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优势与劣势? 优势: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快速实现工业化(集中力量办大事)。 劣势:牺牲农业,轻工业,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排斥市场调节,经济活力不足(自上而下指令性计划,经济缺乏活力)。 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对新兴独立国家来说,苏联是一个在30年内成功地将自己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转变成世界第二大工业、军事强国的国家,使这一惊人的变化成为可能的种种制度和技术对这些民族来说非常重要。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新课讲授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是如何发展的 最终产生了什么影响 发展: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发展进程中,指令性计划和官僚化管理效率低下、运转不灵等问题越来越突出,随后的改革也陷入困境。 影响:经济体制的僵化,是导致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根源;1989年,东欧发生剧变;1991年,苏联解体。社会主义经济面临挑战。 新课讲授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1949 1953 1956 1966 1976 1978 1992 过渡时期 社会主义革命 全面建设 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