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20663

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第八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日期:2025-05-0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6次 大小:216377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贵州省,考试,答案,扫描,试题,语文
  • cover
威宁八中2024一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 2025.4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主观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 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命题范围: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第9课。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理性精神在北方节节胜利,从孔子到荀子,从名家到法家,从铜器到建筑,从诗歌到散文,都 逐渐摆脱巫术宗教的束缚,突破礼仪旧制。南方由于原始氏族社会结构有更多的保留和残存, 便依旧强有力地保持和发展着绚烂鲜丽的远古传统,在意识形态各领域,仍然弥漫着想象奇异 和情感炽烈的神话色彩。 在文艺审美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屈原领军的楚文化。在屈原的主要作品《离骚》中,在充 满了神话想象的自然环境里,主人翁却是这样一位执着、顽强、忧伤、怨艾、愤世嫉俗的真理追求 者。《离骚》把最为生动鲜艳、只有在原始神话中才能出现的那种无羁而多义的浪漫想象,与最为 炽热深沉,只有在理性觉醒时刻才能有的个体人格和情操,最完满地溶化成了有机整体。由是,它 开创了中国抒情诗的真正光辉的起点,成为无可比拟的典范。《离骚《天问《九歌九辩》等一系 列作品构成了一个相当突出的南方文化的浪漫体系。 实质上,它们是原始楚地的祭神歌舞的延续。汉代王逸《楚辞章句》解释《九歌》时说:“昔楚 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因为九歌之曲。”清 楚说明了这一事实。王夫之解释《九辩》时说:“辩,犹遍也。一阙谓之一遍。亦效夏启九辩之 名,绍古体为新裁。可以被之管弦。其词激宕淋漓,异于风雅,盖楚声也。后世赋体之兴,皆祖 于此。”这段话也很重要,它点明了好几个关键问题。第一,它指出楚辞是“绍古体”,并且“古”到 夏初去了,足见源远流长,其来有自,确乎是远古氏族社会的遗风延续和模拟。第二,它可以“被 之管弦”,本是可歌可舞的,是集体的活动而非个人的创作。第三,“其词激宕淋漓,异于风雅”, 亦即感情的抒发爽快淋漓,形象想象丰富奇异,还没受到严格束缚,尚未承受儒家实践理性的洗 礼,从而不像所谓“诗教”之类有那么多的道德规范和理智约束。第四,也是最重要的,它是汉代 赋体文学的祖宗。其实,汉代文化就是楚文化。尽管在政治、经济、法律等制度方面,刘汉王朝 基本上是承袭了秦代体制。但在意识形态的某些方面,特别是在文学艺术领域,汉却依然保持 了南楚故地的乡土本色。汉起于楚,刘邦、项羽的基本队伍和核心成员大都来自楚国地区。项 羽被围,“四面皆楚歌”;刘邦衣锦还乡唱《大风》;西汉宫廷中始终是楚声作主导。楚汉文化一脉 相承,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其明显的继承性和连续性。 (摘编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材料二: 一国的诗歌作者,生活在特别的区域,那里的自然环境、气候风貌等,影响到文学抒情,就形 【高二期中·语文第1页(共6页)】 10158B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