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21190

9.2 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转化 同步学案(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一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2

日期:2025-11-24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44次 大小:22338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必修,2019,苏教版,化学,高一,学年
  • cover
第二单元 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转化 1. 了解铁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了解它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 能根据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提出转化的思路,能从多方面对可能的转化路径进行优选。 3. 能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实验方案。 阅读教材,了解为什么要探索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规律?设计物质转化时一般按什么思路? 1. 下面三种途径可生成氯化铁,分别分析三种路径的原理和方法。 Fe―→FeCl3      (1) Fe―→FeCl2―→FeCl3 (2) Fe―→Fe2O3―→FeCl3 (3) 2. 物质制备反应路径的选择依据是什么? 1. 在实验室中,可从与Fe3+有关的多种反应中选择合适的反应,以检验溶液中的Fe3+。如在含有Fe3+的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通过观察是否生成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沉淀,便可定性地检验Fe3+是否存在。这种方法有什么不足? 2. 在溶液中,某些金属离子能与一些特定的物质结合生成有颜色的物质,即便金属离子的含量很少,溶液颜色也会因特定物质的加入而发生显著变化。 在含有Fe3+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反应混合液立刻变成了红色,而Fe2+遇KSCN溶液不显色。这种方法灵敏度高,常用于检验溶液中是否存在Fe3+。 用KSCN溶液检验Fe3+,发生的反应可简单表示为Fe3++3SCN-===Fe(SCN)3。 根据上述选择的描述,你会选择什么方法检验Fe3+ 1. 完成下面3个实验。 实验1:取两支试管分别编为A、B,向A试管中加入 3 mL 0.1 mol/L FeCl3溶液,向B试管中加入3 mL 0.1 mol/L FeCl2溶液。然后向两试管中各滴加2滴硫氰化钾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2:向实验1中的A试管中加入过量铁粉,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3:向实验1中的B试管中加入少量新制氯水,观察实验现象。 填写下表: 实验序号 实验现象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实验结论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2. 根据实验你能得出Fe2+、Fe3+分别具有什么性质,能否转化?怎么转化?写出酸性条件下Fe2+被H2O2氧化的离子方程式。 3. 在配制含Fe2+的溶液时,为防止溶液中的Fe2+被氧化,可以采取什么措施?为什么? 在生产和科学实验中,要实现+2价的亚铁盐和+3价的铁盐之间的相互转化,可以选择适当的氧化剂或还原剂。Fe2+和Fe3+之间的转化常发生在溶液中。 1. 如何除去废水中的Fe2+ 2. 用毛笔蘸取少量30%的FeCl3溶液,在铜片上画一个“+”,放置片刻后,用少量水将铜片上的溶液冲到小烧杯中。该反应可用于制作电路板。 填写下列实验记录。 实验现象 原因(离子方程式) 取两支试管分别编为A、B,向A试管中加入3 mL 0.1 mol/L FeSO4溶液,向B试管中加入3 mL 0.05 mol/L Fe2(SO4)3溶液,再分别逐滴加入0.1 mol/L NaOH溶液,边滴加边振荡试管(两支试管中滴加的碱量相近)。 1. 对比两个反应,分别看到了什么现象? 2. 讨论A试管中最终没有生成白色沉淀的可能原因是什么?设计实验验证猜测是否正确。 3. 研究表明,向FeSO4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产生的白色絮状沉淀会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通过控制实验条件证实,Fe2+与OH-反应生成白色的氢氧化亚铁。氢氧化亚铁极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最后生成红褐色的氢氧化铁。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 (2022连云港期末)铁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有关它们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 Fe2(SO4)3有氧化性,可用作净水剂 B. Fe3O4有磁性,可用作高炉炼铁的原料 C. Fe2O3呈红棕色,可用于制红色油漆 D. Fe有还原性,可用于铝热反应焊接钢轨 2. (2023深圳龙华区期末)某同学探究FeCl3的性质时,发现在FeCl3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后出现红色,再向溶液中滴加柠檬水(富含维生素C)后红色褪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 B. 上述过程中铁元素发生还原反应 C. 上述过程中FeCl3作氧化剂 D. 1 mol Fe3+完全转化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