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家乡 11 《葡萄沟》 葡 萄 沟 1 教材分析 2 学情分析 3 教学目标 4 教学模式 5 教学方法 6 教学设计 7 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 8古诗二首 9黄山奇石 10日月潭 11葡萄沟 语文园地四 家乡 一、教材分析 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 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词句的意思 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一、教材分析 《葡萄沟》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为主线贯穿全文,主要介绍了新疆葡萄沟的葡萄品种多、颜色鲜、味道甜、产量高,葡萄干非常有名的特点,抒发了作者对葡萄沟的赞美之情。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经过一年的多维互动学习,学生学会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初步具备了对课文进行简单的圈点勾划的能力。 学习方法 二、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 通过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生活经验 葡萄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水果之一、“爱屋及乌”的情感迁移会激发孩子们对葡萄沟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三、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 教学目标 单元目标 (一)识字、写字 1.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学习独立识字。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结合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课文中的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1.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像”说句子。 2.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描绘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3.激发学生认识家乡、赞美家乡的情感。阅读《画家乡》。 1.认识15个生字,读准三个多音字,会写10个字。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感受葡萄沟的风土人情,激发学生对葡萄沟的喜爱之情。 2.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的意思。 3.学习仿写句子,尝试把句子说完整、说具体。 三、教学目标 难点 重点 四、教学模式 四、教学模式 猜谜导入,初识葡萄沟 疏通字词, 走进好地方 情境品读, 感受景美人好 项目体验, 爱上好味道 经历有意义的言语实践过程,不断提高语用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梳理文章、字词,落实低段识字要求,为课文的学习扫除障碍。 创设情景,融情于景,促进教学的落实。 延伸课堂,将人文影响落到了实处。 拓展延伸, 走出葡萄沟 创设相应的情境,点燃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简约教,深度学 五、教学方法 教学 方法 讨论交流法 朗 读 法 圈 画 法 趣味教学法 主线贯穿法 朗读指导法 教法 学法 五、教学方法 六、教学设计 一、猜谜导入,初识葡萄沟 猜一猜 树弯弯藤弯弯, 结的果实一串串, 一个一个圆又圆, 吃到嘴里酸又甜。 【设计意图】猜谜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二、疏通字词,走进好地方 1.“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地方?”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朗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指明读 检查自读 交流思想反馈 二、疏通字词,走进好地方 (1)读好“的”字短语,不拖腔。 (2)读好翘舌音“枝、市、收”、后鼻音“城”。 (3)读好多音字“好、种、钉、干、分”。 茂密的枝叶 淡绿的葡萄 甜甜的味道 好客的老乡 搭起凉棚 运到城市 留着 小孔 吃个够 收下来 利用 种葡萄 钉架子 葡萄干 水分 【设计意图】紧扣关键句梳理文章,以低段学生喜爱的方式疏通字词,通过组块结构进行生字认读,落实低段识字要求。 三、情境品读,感受景美人好 葡萄种在山坡上。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要是这时你到葡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