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22715

湖南省名校联合体2025届高考考前仿真联考二语文试题(扫描版,无答案)

日期:2025-05-0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7次 大小:232965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湖南省,试题,答案,扫描,语文,名校
  • cover
炎德·英才·名校联考联合体2025届高考考前仿真联考二 语。文 可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 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阁 一、阅读(70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自我们今天能够见到的最古老的山水画—隋代展子虔《游春图》开始,中国画家就没打算 规规矩矩地画山。中国画里的山,像佛塔、像蘑菇、像城堡,也像教堂。古人画山,表现出充分的 任性,所以中国山水画,从来不是客观的地貌图像,即使作者为他的山水注明了地址一诸如“潇 湘八景”“刺溪访戴”“洞庭奇峰“灞桥风雪”,也大可不必当真。 5 程 中国古人从来不以一种“客观”的精神对待山川河流、宇宙世界。中国古人的精神世界,没有 像西方那样,经历过“主”“客”二分,世界没有分裂成“主体”和“客体”两个部分,而外部世界(自 然)也没有成为与主观世界(自我)相对(甚至对立)的概念,不是一个独立于自我之外的“他者”, 因此也不仅仅是一个“看”的对象。自然就是自我,二者如身体发肤,分割不开,如庄子所说:“天 地与我并立,而万物与我为一”,大千世界,变化万千,一滴水、一粒沙、一片叶、一只鸟,其实都是 人类感觉器官的延伸。 人类对世界的探索与发现,其实就是对自我的探索与发现。庄子说:“朝菌不知晦朔,蟪站不 知春秋。”朝菌是朝生夕死,所以它不知月(月初为朔,月底为晦),蟪站过不了冬,所以不知年(春 秋)。他说的不只是自然界的两种小虫子,而是说人类自己一我们自己就是朝菌、蟪站,我们所 能知道的世界,比它们又多得了多少?当然,庄子不会以这样的虫子隐喻自己,在他眼里,自己是 美丽的蝴蝶,所以庄周梦蝶,不知道是自己梦见蝴蝶,还是蝴蝶梦见自己。李白独坐敬亭山,说: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山即人,人即山。这山,不只是数亭山,而是包括了天底下所有的山, 当然也包括南宋词人辛弃疾在江西信州所见的铅山,所以他说:“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应 如是”,人与自然、“自我”与“他者”的界限,在古人那里并不存在。 语文试题第1页(共10页) 这种“天人合一”的观念,几乎构成了中国古代思想和艺术的核心观念。魏晋时代,山水绘画 与山水文学几乎同时起步,历经宗炳、王微,到唐代李思训手里初步完成,引出山水画大师王雏, 再经五代荆浩、关全、董源、巨然的锤炼打造,在宋元形成山水画的高峰,有了前面说到的米芾、王 洗、王希孟(风格以鲜艳的青绿色调为主)、米友仁的纵情挥洒,有了赵孟颇的铺垫,才有黄公望脱 颖而出,历经倪瓒、吴镇、王蒙,在明清两代辗转延续,自然世界里的万类霜天,才在历代画家的画 卷上,透射出新鲜活泼的生命感,那“无机”的世界,于是变得如此“有机”,山水画才能感人至深 (哪怕倪瓒的寂寞也是感人的),月照千山,人淡如菊,连顽石都有了神经,有悲喜、有力量。 徐复观先生在《中国艺术精神》里说“中国的风景画较西方早出现一千三四百年之久”,相信 这只是一种大而化之的说法,实际上,古代中国没有风景画一在古代中国人的心里,山水不只 是风景,山水画也不是风景画。山水不是山和水的简单组合,或者说,它不只是一种纯物质形态, 而是一种精神的体现。 (摘编自祝勇《故宫的古物之美3·空山五》,人民文学-出卷网-,有删改) 材料二: 假如我们将黄公望的山水画卷《富春山居图》一,点点展开,我们会遭遇两种相反的运动一 手卷是横向展开的,而画中的山峰则在纵向上的跃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