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23839

24.2.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教学设计 (表格式)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日期:2025-05-12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0次 大小:39986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4.2.2,直线,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
  • cover
课题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教材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十四章第二节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简述教材内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十四章第二节内容。本节包括直线与圆相交、相切、相离的三种位置关系介绍,以及各种位置关系下所表现出来的公共点的个数情况和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半径的大小关系。展示了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刻画位置关系这一主题。 从知识结构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学习了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并且用距离与角的大小来刻画,在本单元前一节还学习了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并用点到圆心的距离与圆的半径的大小关系来刻画他们的位置关系,这些都是学生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宝贵经验。同时本节内容也是点与圆位置关系的延续,为今后学习《切线的判定和性质》与《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方法论的角度分析:运用运动变化的生活实例揭示知识的发生过程,抽象出数学问题;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展开,拓宽学生的思维广度;采取分类讨论、分析、比较的方法探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定性刻画,在定量刻画上渗透联想、类比、转化、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二、学情分析 1.认知基础 (1)学生的知识储备:已学习直线和圆,知道直线由点构成,具有无限延伸性和圆的封闭性;已学习“点和圆的位置关系”,能从定性、定量两个角度描述点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已学习“点到直线的距离”,知道其定义和垂线段最短的性质;已学习反证法,了解用反证法证明命题的一般步骤。 (2)学生的学习特点:九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和求知欲都非常强,有一定的分析力,归纳力;接触了一定数量的数学思想方法,熟悉常用的思想方法,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形象思维发展水平较高,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明显发展,但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特点。 2.认知困难 (1)对反证法的证明思路仍不熟悉; (2)不易找到定量刻画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思路来源; (3)对论证刻画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数量关系的互推出发点存在困惑。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直线和圆相交、相切、相离的概念。 (2)通过画图,归纳出定性判断(根据公共点个数)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方法。 (3)能利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圆的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体验动画、动手操作探究,抽象出具体情境的几何要素,并经历分类讨论的方法归纳三种位置关系。 (2)经历独立和合作探索定量刻画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过程,感悟数形结合、运动变化、类比、转化的数学思想,发展辨析、决策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看待生活和数学的联系,体会量变到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感受人类理性思维的作用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形成正确的数学观; (3)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现、体会“数学美”。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探索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以及位置关系的性质与判定。 难点 找到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和半径的数量关系与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联系。 五、教学用具 黑板,多媒体,PPT,小蜜蜂、直尺、圆规、板书卡 六、教学流程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温 故 知 新 铺 设 台 阶 【问题1】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有几种? 预设回答:三种:点在圆内、点在圆上、点在圆外。 【问题2】判定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方法是什么? 预设回答:(定量判断)比较点到圆心O的距离 d与半径 r的大小。当d>r,点在圆外;当d=r,点在圆上;当d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