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24598

吉林省松原市三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05-0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4次 大小:3890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吉林省,松原市,三校,2024-2025,年高,三下
  • cover
绝密★启用前 2025年高考语文模拟卷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生活中存在大量不合逻辑的事情,一个宽容的人、宽容的社会就是建立在多种可能性上。手段有效时,目的是否正当?现代知性思维并不考虑这些,才会有科学带来的双刃剑。既有前所未有的福利也有前所未有的威胁。此时就彰显了哲学的意义。 哲学不会提供疏通下水道的具体答案,但会思考堵塞的根本原因;它不会非此即彼,而是思考事物更多的可能性;它不会因为普遍性而否定特殊性;它不太会去单纯思考手段的有效性,而是会根据目的的正当性来判断手段的合理性。 只有知性思维的世界具有隐患。知性思维的缺陷,证明了哲学的正当性与合理性。与符合知性思维的科学相比,哲学似乎是无视常识,甚至是反常识的,这使得很多人对哲学不屑一顾。什么叫常识?就是大家都认可的看法或者判断。常识有或然性,而没有必然性;常识还有时间性和空间性:在18世纪是常识的事情,在今天很可能是荒谬;在日本文化里的常识,在印度就未必是。所以,用哲学的行话来讲,常识具有相对性,因此哲学不可能站在常识一边。哲学是超越常识、反对常识的。在辩证理性来看相反相成是对立者自身存在的条件,对立者是我们自身存在的一个条件,在这个意义上它扬弃并包含对立者在自身,这是黑格尔、马克思都坚持的辩证理性的思维方式。从常识立场出发,康德等哲学家都是荒谬的,因为常识无法理解它们。所以要理解真正的哲学,就必须对常识持批判的态度。 说到批判,人们总理解为否定。其实作为哲学术语,它的基本意思是分析、辨析与在此基础上的评判,评判可以是赞扬,与古人的“明辨”接近。哲学从内容而言,是追求整体性的永恒真理。从基本方法而论,则是追求批判思维的方法,即不教条独断地贸然肯定任何东西。培根批判四假象,揭示人们在知识问题上可能的四种误区。笛卡尔则要找到一个知识得以产生的绝对可靠的原点。中国古人也同样如此,切问、近思、慎思、明辨,都是批判思维的要求。当前互联网的流行助长了从众心理、跟风风潮,就是缺乏批判思维。背后的原因之一是近年以来流行的庸俗实用主义。百余年来,西方思想家在我国各领风骚三五年,实际我们肤浅的“拿来主义”并没有把西方思想智慧真正拿来,充其量拿来些教条。 所以我们要有哲学的批判精神,有怀疑精神,不把任何人的思想和真理当作绝对真理。 哲学的批判方法可分成两个层面,其一是不满足于事物的表面和第一感觉,对事物仔细地分析和辨析,看看它是否包含根本的问题,尤其是检查它的预设有无问题。比如我们常说“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它没有说出的前提就是自然是没有生命的,是完全被动的!人和自然的关系中,人是绝对主动,自然是绝对被动。但是恩格斯说过,“无视自然规律的人一定要受到自然的惩罚”,他认为,自然实际上可以作为主体,对人类施加我们对它造成的伤害,甚至百倍于我们对它伤害的报复。 其二是总体性思维。把一切问题进一步放到一个更大的视野当中来考察。比如,今天环境污染很严重,大家都在想对策如何治雾霾:5年还是30年?哲学家虽然不能提出很多具体的操作方案,但他不会把环境问题仅仅看作是一个技术问题,而会从天人关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