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27055

新高考Ⅱ卷2025届高考语文考前冲刺卷(含答案)

日期:2025-05-0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0次 大小:5236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高考,新高考,2025届,语文,考前,冲刺
  • cover
新高考Ⅱ卷———2025届高考语文考前冲刺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西方现代化是以对大自然的过度开发利用、造成地球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巨大破坏为代价的,这个进程还在延续。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是各国的共同责任,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共识,但是,仅仅依赖单个国家的努力已不足以应对全球生态危机。 在全球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的背景下,中国式现代化开辟了一条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和谐共生的新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设立新的环境保护目标应该兼顾雄心和务实平衡,使全球环境治理体系更加公平合理”。从可持续发展到全球环境治理的深化,具有深远的意义。首先,全球环境治理能帮助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绿色和发展的双赢。其次,全球环境治理可以推动绿色技术的共同研发与应用,促进各国产业升级,为新兴产业如可再生能源、绿色建筑和循环经济等提供发展空间。再次,全球环境治理能够加强国际社会的团结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环境挑战,促进全球治理结构的优化和提升。 (摘编自张东刚、林尚立《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材料二: 正如作者杰里米·戴维斯在《人类世的诞生》结论部分强调的,“人类世”并非提供一种解决人类环境问题的方案,而是提供一种“理解现代生态灾难的框架”,让每一个关注生态问题的普通民众,即使不是气候、生物和地质方面的专家,也能够获得一个较全面地理解今天我们所面临的生态环境挑战的机会。 目前青少年环保运动中甚至出现了极端化的行为,反映了民众对各国政府在全球环境治理极其紧迫的形势下仍然争吵不休、行动迟缓的不满和愤怒。很多发展中国家认同生态环境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资本的贪婪和运行方式剥夺了自然、异化了人,让人类从“伊甸园”堕落,今天的西方发达国家必须承担其“历史责任”,而不应错误地将整治环境的责任转移到“所有人”身上;而有些发达国家则指责一些“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是今天有害气体的“排放大户”,又不愿承担减排责任,最终导致《京都议定书》第二期谈判的破产。这是“人类世”相关讨论中非常典型的“定罪”和“法庭审判”叙事。 对2015年底成功通过的《巴黎协定》,一些发达国家的政府和民众认为其自愿的、“从下至上”由各国设定各自的减排目标,远不如《京都议定书》“从上至下”、统一设定强制性减排目标更有效率。近年来每次联合国气候谈判大会召开前发布的各种专业研究报告,都显示目前的减排力度与实现本世纪末将全球升温控制在两度之内的目标相距甚远,并竭力呼吁各国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在2030年前大幅度提高减排目标,否则人类将面临难以预知的灾难性后果。这些专家的意见无疑让全球环境治理的氛围不断“升温”。事实上,自1973年石油危机之后,人们开始认识到人类的发展不是无限的,而是“局限”在地球所能提供的资源限度之内,在对“二战”后整个人类社会中洋溢的极其乐观的进步主义历史观和发展主义意识形态全面反思的基础上,“可持续发展”理念开始收获全球认同。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环境大会,主题即“环境与发展”,随后通过和施行了“可持续发展议程”。“可持续发展”因此成为“冷战”后全球环境治理的观念基石和绿色政治的出发点。不容忽视的是,在“可持续发展”议程设定和推进中,专业技术精英的主导色彩越来越浓厚,也成为“人类世”相关讨论中“技术”叙事的部分。 虽然两种叙事反映了历史和现实的发展状况以及人类不甘坐以待毙、积极应对未来的雄心,但是从“地层学人类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