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北京昌平高三二模 语 文 2025.5 本试卷共 8 页,共 150 分。考试时长 150 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18 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 1-5 题。 材料一 关中传统民居营造技艺,是陕西关中地区群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该营造技艺延续了北方合院式民居建筑传统风格,并根据关中地区气候、地理条件加以改进,以泰汉 “豪放朴拙”为本,以隋唐“雄浑壮丽”为表,以明清“精细富缛”为实。营造手法大气,讲究大跨度、 对称规整,巧用夯土筑墙,或将木结构与黄土墙结合起来,使得民居布局紧凑严谨,纵深狭长,大气恢宏, 最终形成封闭式合院布局、两侧厢房“半边盖”的特点。运用该技艺所建造的民居,风格极具关中地域文 化特色,同时不失实用性。 关中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的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历史价值上,关中区域内半坡时期筑屋营造活动 中出现的地基、梁架、屋顶,为研究人类建筑文明提供了历史的“活标本”;文化价值上,该营造技艺体 现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与“和合文化”,技艺的多项环节都体现了传统信仰、习俗、禁忌、 礼仪等文化要素;艺术价值上,该营造技艺注重石雕、木雕、砖雕、影壁、檐廊、花窗等的创造,具有耕 读传家、敬畏神灵、祈愿生活美好等内涵,延续着关中先民的审美意识、文化修养、价值理念;科学价值 上,该营造技艺采用土木砖混结构、榫卯框架,给排水系统科学合理,房屋遮风挡雨,冬暖夏凉,且具备 防风沙、防火、防盗,以及抵御地震灾害等综合功能;当代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上,关中传统民居营造技 艺是华夏农耕文明在居住建筑方面的集中体现。 关中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的传承,就是在留住悠久的历史文脉和深厚的文化积淀,留住乡愁。目前,保 存完好的代表性关中传统民居院落有党家村传统民居、唐家大院、崔家槐院、雷家宅院、孙家宅院等。 (取材于《陕西日报》的文章,有删改) 材料二 关中传统民居营造技艺是中华民族之瑰宝,而这一瑰宝正面临着在现代建筑崛起大潮中逐渐消失的困 境。而今,以王勇超、王顺利为代表的致力于关中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传承的热心人,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 自发承担起关中传统民居建筑的收藏、保护、展示,以及关中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的挖掘、整理、传承和申 遗等工作,积极促进文化事业发展。 “我们对关中传统的古民居采取了异地整体搬迁复建的‘抢救’工作,特别是将渭北一带的一些民居 古建筑通过整体迁移集中保护起来。”关中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传承人、参与当年搬迁工作的王顺利介绍, 在搬迁复建的过程中,他们对每座古民居进行测量、记录、拍照,仔细研究房屋内外结构,小心翼翼地进 行逐步拆卸,力图复建时能恢复原态。 第1页/共13页 2012年年底,关中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申遗工作启动;2013年,关中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作为传统技艺项 目,成功入选陕西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1 年 6 月 10 日,该项目成功入选第五批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专家评审委员会认为,关中传统民居营造技艺是关中地区世代相承的传 统手工技艺,文化内涵丰富,是我国传统民居建筑技艺的典型代表。 关中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的传承发展,对区域建筑材料制作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带动作用。现在,营造所 需的各类砖雕、石材、木材等在市场上的需求量大大增长。建筑专业学生的发展渠道也拓宽了,全国很多 院校的设计或美术专业的老师,都选择带领学生到党家村等地开展课外教学,已培养了一大批专业技能人 才。关中传统民居营造技艺成为非遗项目后,选择将房屋建成传统民居样式的人越来越多,广大农村建筑 手艺人的就业机会也随之增加,有精湛技艺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