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27934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县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日期:2025-05-0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7次 大小:11014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县,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下
  • cover
贺兰一中2025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语 文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I(共5小题,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 在现代世界的社会结构中,每个具体的个人都是潜在的劳动力提供者,是潜在的商品消费者,这种双重身份也使得每个人都成为社会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文化个体。在这种逻辑下,个人的独特性不仅被承认,还被刻意培养和强调,某种程度上这可以被视为大众生产对人的主体性的一种塑造法则。 当我们转向讨论人工智能时,采用了一种抽象化和一般化的表达方式,这反映了技术作为生产资料在当前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它在人们的想象里是去人格化和工具化的,是一种生产资料。既然AI在当前的经济体系中主要被视为一种生产资料,一种提高生产效率的工具,于是,就对AI进行去人格化和工具化描述。当我们说“AI正在改变金融业”时,我们并不会去想象某个具体的AI系统,而是将AI视为一种普遍存在的技术力量。 每个AI系统都是特定算法、训练数据和设计理念的产物,这些因素共同塑造了AI的“个性”。这种个性不仅是技术差异的体现,更是不同知识体系、价值观念和权力结构在技术领域的具象化,开发者的数据库、伦理对齐方式等对其都有很大影响。想象一下,你正在使用两个来自不同地域的AI语言助手。当你问它们“什么是成功的人生?”时,由于底层数据库的差异,你可能会得到不同的回答。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价值观通过训练数据和算法设计,最终塑造了AI的“个性”。 深入观察,我们会发现AI的“个性”甚至会影响它的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一个专门为教育目的设计的AI可能会使用更简单、更有耐心的语言,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相比之下,一个面向专业人士的AI可能会使用更多技术术语,它的回答可能简洁而直接,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顾问。AI的“个性”还会随着时间和使用而演变。你刚刚打开与它交互时,和它与你交互一段时间之后,它对同一问题的答案在内容和风格上都有差异。 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具有自主学习和决策能力的技术,挑战了人类在智能领域的独特地位。这种挑战触动了我们深层的焦虑,即对被机器取代或超越的恐惧。通过将人工智能归类为传统机器,我们试图否认这种威胁,将其降格为可控和可理解的对象,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对人工智能的理解方式不仅是一个认知问题,更是一个关于主体性和存在焦虑的问题。 (摘编自耿弘明《个性的AI与泛化的学术话语》) 材料二: 说到黑匣子,许多人会联想到飞机上用于记录飞行数据的设备。然而,在人工智能(AI)领域,黑匣子同样是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术语。 《科学美国人》杂志报道称,AI黑匣子指的是内部运作方式对用户完全不可见的AI系统。用户可以向这些系统输入信息并获得输出,但无法检查其代码或了解产生输出的逻辑。 机器学习作为AI的主要分支,是ChatGPT等生成式AI系统的基石。机器学习包含算法、训练数据和模型3个核心部分。机器学习系统这3个部分中,任何一个都可能被隐藏起来,即被置于黑匣子中。通常情况下,算法是公开的。但为了保护知识产权,AI软件开发者通常会将模型或训练数据放进黑匣子。 尽管许多AI算法背后的数学原理已被人们充分理解,但由这些算法构成的网络所产生的行为,却难以捉摸。要理解这些算法的黑匣子问题,人们必须想象一个由相互连接的神经元或节点构成的网络。当你把数据输入网络,节点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