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联考普通高中 2025届高三年级适应性演练 语文参考答案与解析 1.C 【解析】A项考基本常识,具有跨学科融合的特点。原文 “地缘政治学起源于19世纪末”,而 “第一 次世界大战”发生在20世纪初,即在1914年7月至1918年11月。B项句中两个 “不再”表述不当,都 应改为 “依旧”。D项 “中美两国”错误, “为人工智能全球治理的国际合作划出一块 ‘安全区’”是 “我们”中国的立场。 2.A 【解析】“这导致了中美 ‘结构性矛盾’的出现”曲解文意。由原文可知,“引领数字经济发展的企 业和数字基础设施几乎全部集中在美国和中国”是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的报告显示”的客观结 果,“从这里不难看出”“中美 ‘结构性矛盾’在网络空间亦有了充分映射与体现”,而不是 “导致了中 美 ‘结构性矛盾’的出现”。 3.D 【解析】材料二的主要观点是:对人工智能全球治理来说,地缘政治带来的核心挑战是中美科技脱钩 问题。另外三项侧重点是中美两国在人工智能应用与治理等领域的合作,而非中美科技脱钩问题。 4.①促进经济;②军民两用技术类型;③前沿技术领域;④促进经济但不加强国防。 【解析】一点1分,四点4分,意思接近即可。 5.①中美网络空间实力对比呈现出 “一超多强”的格局;②在美国地缘政治格局的影响下,中美的 “结构 性矛盾”在网络空间有充分的映射与体现;③随着中国崛起,美国对华网络空间不断采取遏制与打压的 策略;④在目前的国际环境下,中美网络空间竞争会进一步加剧。 【解析】一点2分,任意三点可得6分,意思接近即可。 6.D 【解析】A项,《中国建筑的特征》的语言是简明而又准确的,但本文的语言,前六段凝练生动并富 有诗意,后四段则较为平实朴素;建筑专家梁思成对中国传统建筑基本特征的阐释是专业而清晰的,本文 作者并非中药炮制技艺的专家,“对中国传统技艺作了专业而清晰的阐释”表述也不当。B项,“都赋予 了作品诗意的美感”错误。《秦腔》具有的是粗犷豪迈的西北风情,而非 “诗意的美感”。C项,“口述经 验比文献记载更具权威性和说服力”表述不当。一般来说,“文献记载”比 “口述经验”更具权威性和说 服力,传承人作为 “行走的活档案”,其口述的经验往往更具个性化和现场感。D项正确。 7.C 【解析】“也使读者了解到明代炮制附子的重要方法”错误,引用的句子只涉及到炮制附子的重要性, 并没有介绍炮制方法。 8.内容上:① “火”与 “刀”的意象,象征着淬炼与重塑的过程,中药炮制被赋予了一定的象征意义; ② “丑陋乌黢的根茎”与 “云霓般轻巧的物质”“薄如蝉翼的饮片”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炮制技艺化 腐朽为神奇的效用;③ “顿减去患者心中的沉翳”,突出了炮制后的药材的实用价值。 结构上:①以 “良药,在火中炼就,被刀切割”开篇,直接点明主题,即炮制药材;②这种开篇简洁有 力,为全文奠定了肃穆而神秘的基调,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③对炮制技艺的描写,为后文赞美匠人精神 做了铺垫。 【解析】一点1分,任意四点4分,意思接近即可。 9.①匠人精神体现在精益求精的技艺追求、坚守传统的传承精神、专注与耐力的职业态度、传统智慧与现代 科学的密切融合等方面。比如:刘香保老人深谙药材的特性,炮制附子时保留了最为正宗的煨制法;他绝 对尊崇古法,严格按九蒸九晒炮制黄精;他仁心与匠心兼备,在炮制附子的夜里,运筹帷幄,成竹在胸; “里面多神秘技法,但有高妙的科学道理”,体现了传统智慧与现代科学的融合。②生态文化的深邃体现 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对自然力量的辩证思考等方面。比如:附子 “要在野林中、天地间炮制”完成,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