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29166

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2025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考试(二)语文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5-05-0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5次 大小:3592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学期,试卷,语文,考试,高考模拟,东北三省
  • cover
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2025年高考模拟考试(二)语文试卷 2025.05.07 本试卷共23题,共150分,共10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阅读 (70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5月召开的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科学技术具有世界性、时代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但另一方面也具有潜在的风险。这些风险与自然风险不同,主要来自于现代科技活动的双重性效应及其对自然干预的深度和广度,其结果造成了对人与其他生物以及整个生态圈的侵害或负面影响。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核技术和生物技术对人类的深度干预,到近几十年迅猛发展的纳米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所展现的巨大威力,激发起人们对科技的危害性的警觉和对技术“撬动世界”的狂妄的批判,也成为科技伦理反思和治理的起点。 所谓伦理治理,强调的是“伦理先行”,即将伦理原则和规范特别是科技伦理规范作为约束科技活动的手段和政策工具,要求科技活动的基本导向符合我们的基本价值观,以人民为中心,以造福人类为目的。然而新兴科技的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它的两面性:为善的技术也可能为恶。这与菜刀的两面性还不是一回事。菜刀可以切菜也可以杀人,但是具体用菜刀来干什么,取决于使用者。但新兴科技的两面性,其含义要更丰富:它可以指在我们为善的时候,却发现后果同时也有恶的成分;也可以指当下看是善的,但长远来看是恶的;还可以指用在此地是善的,但是如果扩大了范围就是恶的。因此,需要我们区别对待,审时度势。 伦理学的本义就在于当两种以上道德价值发生冲突时,在选择和坚持什么是合乎伦理的问题上,进行道德追问和辩护。而伦理治理,正是考虑到伦理作为一种理论工具的这一特征。伦理与法律相比是一种弱制度。所谓弱制度,在于它既具有规范性要求,同时又不是一成不变的。作为科技活动的规范导向的科技伦理,更需要考虑其适用的前提条件。在这方面,比起法律治理,伦理治理具有独特的优势:它没有法律的强制性,而更加注重文化上的可接受性,具有动态的、开放的特征。由于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许多新兴的科技本身具有不确定性,人类对它的认识也处于一个发展过程之中,其伦理边界也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有些技术现在看来是有风险的,但是随着科技本身的发展,和人们对它的认知的深入,公众对它的接受态度也会随之改变。有许多特定因素会影响人们的风险认知和接受度,包括沟通、管理和控制相关的感知环境。如果贸然对正在探索和发展中的科技说不,那也有可能使得人类与具有潜在社会价值的创新失之交臂。因此,在科技进入“无人区”的探索中,我们一方面需要“实线”; 另一方面,还需要“虚线”,边走边改,动态修正。 需要指出的是,科技伦理的规范并不都是现成的。我们说科技活动进入“无人区”,“无人区”不仅意味着技无可师,也意味着章无可法。面对新科技的新挑战,面对科技活动的不确定性和未来的未知、以及我们对未来的无知,规范的建构同样具有挑战性。因此,伦理治理也需要不断地研究并跟随科技创新的步伐,在具体情境中展开伦理质询和辩护,制定和发展科技伦理规范,而不能仅仅拿现有的规则和原则作为治理的规范性依据。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