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10 爬山虎的脚 处处留心皆学问。 留心观察 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 是虎不是虎, 有脚只会爬。 紧贴墙上绿, 离墙便枯死。 猜谜语 爬山虎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10 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 爬山虎,木质藤本植物,主要分布在中国和 日本。其名字来源于独特的攀爬能力,能够轻松地覆盖墙壁,提供遮荫效果。 爬山虎的茎具有祛风通络、活血解毒的功效。 此外,爬山虎还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能够抵御风吹雨打而不易脱落,因此被称为“墙壁上的绿色艺术家”。 作者简介 叶圣陶(1894—1988) 原名叶绍钧,江苏人,我国现代作家、教育家、编辑家。 代表作品: 童话集《稻草人》 小说集《隔膜》《火灾》 长篇小说《倪焕之》 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爬山虎的? 均匀 重叠 空隙 叶柄 触角 痕迹 逐渐 蛟龙 漾起 侵占 花茎 dié xì bǐng chù hén zhú jiāo yàng jīng yún qīn kòng 我会读 歌曲 乐曲 qū 弯曲 姓曲 曲 多音字 qǔ 空隙 叶柄 花茎 均匀 固定 嫩叶 占有 操场 枯萎 抓住小雨滴吧! 小游戏 我会写 老虎 虎啸 操场 操持 占有 占领 娇嫩 嫩叶 顺利 顺手 均匀 平均 重叠 叠衣 我会写 空隙 间隙 茎叶 花茎 叶柄 手柄 枯萎 凋萎 瞧着 瞧见 固定 固有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爬山虎的? (1) 爬山虎的生长位置 (2) 爬山虎的叶子特点 (3-5) 爬山虎的脚及如何往上爬 梳理脉络 1 生长位置 2 叶子特点 3 脚的特点 4 怎样往上爬 5 脚的变化 精读课文 品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爬山虎生长在哪里?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校操场北边墙上满是爬山虎。我家也有爬山虎,从小院的西墙爬上去,在房顶上占了一大片地方。 满是 一大片地方 它生长得非常茂盛。 发挥想象,爬山虎还可能会出现在哪里? 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 连续、细致的观察 品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哪里体现了作者细致的观察?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爬山虎脚的位置: 爬山虎脚的样子: 爬山虎脚的颜色: 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 脚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 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叶子 脚 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 品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爬山虎是怎样一步步往上爬的?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脚触着墙 →茎上伸出六七根细丝 →(巴住墙)→(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爬山虎的脚这样一步一步向上爬,真有韧劲,真有攀登精神! 品读课文第五自然段,爬山虎的脚有什么变化?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连续的观察 细致的观察 作者为什么能把爬山虎的脚写得那么形象具体? 连续的观察 细致的观察 爬 山 虎 的 脚 生长的地方———墙上 房顶上 叶子的特点 嫩叶嫩红———娇嫩可爱 大叶嫩绿———引人注意 “ 脚 ” 的特点 初生:枝状如细丝 向上爬:触、变、巴、拉、贴、爬 触墙活,离墙萎 板书设计 请你从下面的词语中选择几个,描述爬山虎的叶子和脚,或者说一说爬山虎往上攀爬的过程。 爬山虎 操场 嫩红 舒服 均匀 重叠 空隙 叶柄 反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