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芣苢 第二单元 语文 学习目标 1.能够清晰、流畅、有感情地诵读全文。 2.能够根据朗诵,鉴赏诗歌艺术。 3.能够写出与文本相应且有个性的鉴赏文字。 学习重难点 重难点: 1.能够通过诵读,多角度鉴赏诗歌艺术。 2.能够结合舞蹈视频,进一步鉴赏诗歌之美,写出有个性的鉴赏文字。 学生能够结合朗诵,鉴赏诗歌艺术,写出与文本相应且有个性的鉴赏文字。 任务展示 新知讲解 任务一:师生朗诵 新知讲解 自由朗诵,品鉴声韵及用词的特点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新知讲解 任务二:学生鉴赏发现 新知讲解 (1)运用了双声叠韵之法。 全诗总共变换了六个字,在声韵上都存在着显著的特点。 第一句中的“采”和第二句中的“有”由于古代语音演变,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具有双声和叠韵的特点,但第三句中的“掇”,第四句中的“捋”,第五句中的“袺”,第六句中的“襭”,至今仍然具有双声和叠韵的特点,这使得其节奏舒卷徐缓,也在内容中形成动作进程和情感变化循序渐进的效果,在意义表达、修辞以及情感体验上都耐人寻味。 1.这首诗歌的韵律美是如何体现的? 新知讲解 (2)采用了重章叠句之法。 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动词“采”“有”“掇”“捋”“袺”“襭”)是不断变化的,其余全是重叠,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同时,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又生动地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 1.这首诗歌的韵律美是如何体现的? 新知讲解 (1)全景和特写结合 诗歌一、二句先用一个全景镜头泛写采摘芣苢,接下来四句再分别用特写镜头仔细描述采摘和盛放芣苢的细节。 (2)运用空镜头 空镜头是指看似没有具体故事性、没有人物情节的画面,但却也表达着作者丰富深沉的情绪内涵。《芣苢》运用极简单纯的画面,实实在在、真真切切地道出了妇女们采摘芣苢的那一份欢乐愉悦,太平盛世的气息。 2.这首诗歌的画面美是如何体现的? 新知讲解 不能。 这首诗用词连贯,是按劳动情景的推进来写的。《诗经》中的字词运用非常含蓄精微,对采摘动作的描写更是精微而准确。人们从一开始的呼朋引伴“采之”“有之”,拉开了劳动的序幕,之后,到一片片“掇之”,一把把“捋之”,再到手提衣襟“袺之”,掖起衣襟“襭之”,这是一个由少到多、由慢到快的完整劳动过程,即越采越多,直至满载而归,所以顺序不能更换。 3.诗中“采、有、掇、捋、袺、襭”这六个字的顺序能够更换吗?试结合诗歌分析原因。 新知讲解 任务三:观看舞蹈《芣苢》 新知讲解 观看舞蹈《芣苢》,结合舞蹈视频,给这首诗歌写一段200字左右的赏析文字。 新知讲解 赏析角度: 1.抓住细微的动作之美,感受诗文的用词之美。 2.抓住舞蹈的特点之美,体悟诗歌背后的生活之美与生命之美。 3.从复沓回环、节奏鲜明、有力的吟唱中,鉴赏《诗经》的语言和形象的朴素之美。 新知讲解 舞蹈《芣苢》以灵动的身姿,将古诗的韵律与意境完美呈现于舞台之上。 视频中,舞者们身着素雅衣裳,轻盈跳跃于光影交错的舞台,仿佛一群勤劳的古代女子,在田野间欢快地采摘芣苢。她们的动作流畅而富有节奏,既展现了劳动时的辛勤与专注,又流露出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 随着音乐的起伏,舞蹈情绪逐渐升华,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生机与和谐的田园世界,让人在欣赏之余,深刻感受到劳动之美与生命之力。 课堂小结 无论是精巧的炼字、简练的语言、重章叠句的句式,还是朴素的情感,都让这一首劳动歌谣散发出长久的生命力。通过不断朗诵、品鉴、欣赏和感悟,我们对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借读写实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