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赤壁赋 语文 第七单元 学习目标 1.掌握、积累文言字词和句式。 2.体会意境,感受本文情、景、理交融的艺术特点。 3.品析作者的情感变化,感受自然带给人的生命启迪。 重难点: 1.通过朗诵感受意境。 2.理解作者情感是如何由乐转悲、由悲转喜的。 学习重难点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2020年,第十一届东坡文化节在黄州(今湖北黄冈市)举办,节目组设置了《赤壁赋》的朗诵环节,拟邀请我校学生参加。今天我们一起声临其境,涵泳文句,设计《赤壁赋》朗诵脚本,用声音传递文赋的魅力。 欣赏来源于了解,《赤壁赋》是一篇经典的文言文,让我们在设计脚本之前,先理清文脉,夯实文言基础。 导入新课 任务活动一 检查预习,走近苏轼 新知讲解 苏轼,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他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嘉祐二年苏轼中进士,一生仕途坎坷,正是人生的苦难造就了这位“古今第一才子”的文学成就。苏轼的诗、词、散文、书法都造诣很高,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创了豪放派词风,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为“宋四家” 之一。由于苏轼的自由个性和天才气质,他对人生的无奈、世事的可悲,有着比他人更敏锐更强烈的感受,但苏轼善于把老庄佛禅的思想与现实生活环境结合起来,来排遣、消解他的痛苦。 作者介绍: 新知讲解 宋神宗元丰二年,苏轼因被诬“谤讪朝廷”,遭御史弹劾、陷害,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后经多方营救,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过着软禁般的生活。在黄州时,苏轼先后写下了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篇。 写作背景: 新知讲解 苏轼所游赤壁实为黄州赤鼻矶(今湖北黄冈),当地人误读为“赤壁”,进而以为是赤壁古战场的遗址。赤壁之战的地点有多种说法,一般认为在今湖北武汉市的赤矶山。对于当地人的误解,苏轼并非不知,所以他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曾说:“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指明他所游的赤壁是当地传说中的赤壁。 写作背景: 新知讲解 【文体简介】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讲究韵律、铺陈、文采、用典;多采用主客问答式。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各个阶段。 赋主要有三个特点: 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 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 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排偶和藻饰是赋的一大特征。 新知讲解 任务活动二 疏通字句,理清文脉 新知讲解 壬戌( ) 酾酒( ) 桂棹( ) 横槊( ) 袅袅( ) 渔樵( ) 幽壑( ) 扁舟( ) 嫠妇( ) 匏樽( ) 愀然( ) 蜉蝣( ) 相缪( ) 无尽藏( ) 舳舻( ) 狼藉( ) 旌旗( ) 枕藉( ) rén xū zhào niǎo hè lí qiǎo liáo zhú lú jīng shī shuò qiáo piān páo fú yóu zàng jí jiè 熟悉字音 新知讲解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新知讲解 第一段 点明了游赏的时间、人物、方式、地点。 既望:过了望日。既,已经。望,农历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 记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新知讲解 第一段 属(zhǔ):通“嘱”,劝酒歌:名作动,朗诵少焉:不一会儿。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月于东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徘徊。)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新知讲解 第一段 如:往,去。 凌:越过。 茫然:古义:辽阔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浩浩乎:辽阔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