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31208

第一单元 2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课件(共34张PPT)

日期:2025-05-0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3次 大小:333773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第一,单元,地球,边上,放号,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第一单元 语文 学习目标 1.学会通过对诗句的理解,画出重点内容,强化诵读。 2.掌握基本的诵读方法,包括语调的高低快慢,重音的处理技巧等。 3.学会分析两种诗情感的不同特质,扩大对比阅读面。 学习重难点 重点: 了解本诗的抒情脉络和抒情方式;领悟作品丰富的情感内涵。 难点: 理解和感受本诗“新”在何处。 导入新课 闻一多先生曾言只有郭沫若的诗才配得上称为“新诗”,称赞郭沫若的代表作《女神》“真不愧为时代的一个哨子”。郭沫若的诗究竟“新”在何处,又缘何被如此赞誉,让我们通过这首《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来一探究竟! 新知讲解 郭沫若(1892一1978年),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现代诗人、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 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1914年,郭沫若留学日本,在九州帝国大学学医,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 曾任中国政务院副总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会主席、中国科技大学校长、中国文联主席等职。当选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二、第三、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作者简介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郭沫若于1919年9—10月间写的一首新诗。当时郭沫若受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的影响,决然从日本渡海回国。当他置身于日本横滨的海岸,面对浩渺无边的大海,那惊天的激浪和着时代的洪流一起撞击着他的胸怀。于是,在诗人的笔下出现了一幅雄奇壮伟、流动奔突的画面。诗人写下这首对于力的赞歌,正是那种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 新知讲解 写作背景 新知讲解 任务活动一:诵读诗歌 新知讲解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郭沫若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诵读是体味诗歌语言之美的重要途径,这是一首自由体的新诗,首先请大家带着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自由诵读。 新知讲解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文本解读 北冰洋上晴朗的天空,无数的白云翻卷,正在空中怒涌,与寒冰皑皑的北冰洋相呼应。 新知讲解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 文本解读 天地间一片晴朗,洋天一色。啊,啊!好一幅壮丽的画卷———北冰洋的晴空冰景,美在大自然哟! 新知讲解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文本解读 诗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广袤无边的太平洋,他要提起全身的力量来把地球推倒。与下文的“力哟”相呼应。 新知讲解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文本解读 啊,啊!我眼前洪涛哟,滚滚向前,强大无比,无坚不摧! “滚滚的”形容波涛的动态形象,与下文的“力哟”相呼应。 新知讲解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 文本解读 用三个“不断”,形容巨人力量之大,无坚不摧,新思想、新文化、新事物正以排山倒海之力摧枯拉朽,摧毁着旧思想、旧文化、旧事物。 新知讲解 啊啊!力哟!力哟! 文本解读 “力哟!力哟!”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力”的呼唤,也就是对新思想、新文化、新事物的呼唤。 新知讲解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文本解读 诗句运用排比与拟人的修辞手法,描述了“力”强大与曼妙,抒发了诗人对“力”的赞美之情。 新知讲解 思考: 1.主体形象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巨人的形象。他站在地球边上,站在“全方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