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31220

第二单元 7 风景谈 课件(共20张PPT)

日期:2025-05-1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8次 大小:705816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第二,单元,风景,课件,20张,PPT
  • cover
(课件网) 风景谈 第二单元 语文 学习目标 ①结合文章创作背景,理解文本中“风景”的内涵,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 ②通过活动任务使学生理解“风景”与当下生活的关系,进而思考“美与生活”的内涵。 ③借由活动与思考,学生提升自我的欣赏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 学习重难点 重点: 完成情境任务,理解“风景”的内涵。 难点: 将对“美与生活”的理解,转化为现实表达或现实可见产品。 新知讲解 茅盾文学奖 1981年4月,根据茅盾的遗愿,将其稿费25万元人民币捐献出来,设立茅盾文学奖,旨在推出和褒奖长篇小说作家和作品。“茅盾文学奖”是中国第一个以个人名义命名的文学奖,是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 新知讲解 《风景谈》写于1940年12月。1940年5月,茅盾途经西安,巧遇朱德,应邀前往延安讲学并参观访问。在延安,茅盾目睹了陕甘宁边区蓬勃发展的景象,激发了对陕甘宁边区的热爱感情。 同年年底,茅盾回到了国民党统治下的重庆,当时正值国民党反动派发起第二次反共高潮, 他回忆自己在延安参观、讲学时的见闻,怀着对延安的热爱,写下了《白杨礼赞》的姊妹篇《风景谈》,借谈“风景”向国统区人民展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陕甘宁边区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美好图景,讴歌延安军民身上体现出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崇高的革命情怀。 生活中,处处可见“风景”,我们对“风景”的理解可谓各不相同。今天,在读完茅盾先生的《风景谈》后,我们除了理解“风景”的内涵外,还要进一步深入美与生活之中:看一看,从“风景”中看到了什么;想一想,“风景”因何而美;动一动,也来创造自己的“风景”。 新知讲解 一 品读“风景之美”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欣赏下列摄影作品,说一说这些作品的“风景”都美在何处。然后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张,并说明理由。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二 乡村“风景”展示设计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某村落最近准备利用自身的湖泊、山丘、农田、古牌楼、抗战纪念碑等资源,打造乡村旅游品牌,振兴乡村经济。现以“风景”为核心主题进行展览馆展板设计。 任务说明 任务要求 (1)思考设计哪个板块 每个板块有哪些相关内容 准备配上哪些文字 (2)全班每5—7人为一个小组,说明设计包含哪几个风景板块,并重点针对其中的一个板块进行详细设计与说明。 总体板块设计 重点板块设计说明 新知讲解 (1)注意结合活动中可利用的资源,并进行分类整合; (2)在设计时,可结合《风景谈》,亦可进行突破,要朝着可开发、可引流的现实方向思考,不能完全照抄; (3)设计中,可结合现实进行大胆创新。 评价要求 展示环节 各组介绍本组作品。 三 争鸣———另一种风景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1.有人在阅读过《风景谈》之后认为文章的核心不是在“风景”而是在“谈”,文章的议论性偏重,削弱了描写,影响了文质。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为什么 2.有人认为茅盾的《风景谈》很好地解释了“风景”的不同层次。也有人认为,个人对“风景”的理解是主观的,各有不同。你同意哪种观点 如果都不同意,你是否有新的观点 请你结合对文本的理解表达观点。 课上讨论 新知讲解 著名戏剧家张光年评价茅盾作品,是“文学家与革命家的完美结合”,是并不多见的“把两种素质集于一身的人”。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①文学性:《风景谈》富于生活的情趣和新生活中所展现出的诗情画意。文章从《塞上风云》影片引起的联想开篇,借助丰富的艺术联想,纵横驰骋,给我们描绘了六幅和谐优美、寓意深邃的风景画。 ②革命性:《风景谈》通过描绘六幅内容不同而相互联系的风景画,深深地表达了作者对陕甘宁边区和谐生活的热爱、向往和追求,讴歌了延安军民为创造和谐生活表现出的崇高精神。 思考 新知讲解 这篇选文作者描绘的“人的活动”包括“群像”和“具象”,请就作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