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31222

第二单元 7 秦腔 课件(共24张PPT)

日期:2025-05-1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0次 大小:52098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第二,单元,秦腔,课件,24张,PPT
  • cover
(课件网) 秦腔 第二单元 语文 学习目标 ① 通过相关表格,了解品味文章的语言的一些基本角度。 ② 通过交流互动,通过对特定画面的仔细品咂,加深对品鉴语言角度的理解与运用。 ③ 通过对秦腔这一民俗文化的特点的琢磨,能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有更深刻的认知,对各地的民俗文化有更深的了解和热爱。 学习重难点 重点: 1.学习鉴赏语言的一些重要技巧。 2.提升散文的写作能力。 难点: 品鉴散文语言时能提出自己的创见。 贾平凹这人说话时陕西味十足,他的眼睛非常亮,很有观察力。事实上,他的农民模样掩盖了他的精明、智慧。他是个聪明、善于不露痕迹搞幽默的作家。 ———王蒙 名家点评 相关常识 陕西文坛三大家 陕西文学界有三座“高山”,代表了目前陕西文学的最高境界,写作风格也是各有千秋。他们就是被称为“陕西三大家”的三位大文豪———路遥、陈忠实、贾平凹。 路遥是陕北人,挖掘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相结合的陕北广大地区的民俗文化;陈忠实是关中人,挖掘关中民俗风情和文化是他的兴趣点;贾平凹老家在陕南,他的绝大部分小说,都是取材于现实、当代陕南的生活。 秦腔,别称“梆子腔”,中国汉民族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起于西周,源于西府,成熟于秦。因古时陕西、甘肃一带属秦国,所以称为“秦腔”。又因早期演出时,常用枣木梆子敲击伴奏,故又名“梆子腔”。秦腔成形后,流传全国各地,其成熟完整的表演体系,对各地的剧种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秦腔的表演技艺朴实、粗犷、豪放,富有夸张性,生活气息浓厚,技巧丰富。 2006年,秦腔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新课导入 一 前置任务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最近,我校江南文学社举行了一次“微写作”征文活动,要求同学们模仿贾平凹的《秦腔》,描写一个本地文化(民俗)活动场面。 参照《秦腔》原文,关注文章内容、揣摩作者情感并思考作者是如何表现出秦腔的魅力的,从“排戏、盼戏、演戏”三个场面中选择一个进行模仿写作,300字以内。 任务说明 二 提问与交流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1.贾平凹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秦腔的 (1)秦腔起源:西府,和秦声、民性民俗有关。(具有地方性) (2)秦腔意义:承载情感,生活必需,文化精神。 (3)选材:我们选择的场面要具有地方性,能够承载人们的感情,反映人们生活状态和文化精神。比如:婚、丧、嫁、娶、祭祀、节庆、戏剧,以及其他的人文活动等。 2.你描写的是什么活动场面?为什么选择呈现这个场面? 提问 新知讲解 1.请概括开演前人们的活动。 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这么细致地描摹 活动: ①开演之前,锣鼓喧天,人声鼎沸,观众席场面宏大,人头攒拥;②小吃丰富,叫卖不绝;③台上锣鼓不停,台下你呼我应;④小吃隔空买卖,拥挤产生冲突。 效果: 这些细致的描摹使人如临其境,体现了秦川人民粗犷、质朴的性格特点,也有力地渲染了“秦人、秦地、秦腔”惟妙惟肖的统一。 思考 新知讲解 2.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我们也可以这么说: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的文化。作者笔下的秦腔对秦人有着怎样的生命意义 请简明概括分析。 ①秦腔融进了秦人的生活,秦腔与“西凤”白酒、长线辣子、大叶卷烟、牛肉泡馍一样成为秦人生命的五大要素。 ②农民是世上最劳苦的人,秦腔是他们大苦中的大乐,秦腔就是秦地人民酣畅表达自我、抒发情感的最佳渠道。 ③秦腔是秦人最高的艺术享受,在秦人心目中享有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思考 三 活动任务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任务一 细读《秦腔》文本,每组互相讨论交流,从技巧、内容、效果等角度来细化评价的标准。 活动 角度 具体方面 排戏 (运用)技巧 (写出)内容 (达到)效果 动作、神态、环境、细节、语言等描写 写出了排演全家出动、全心投入的场面,表现了秦地的文化风俗 秦人对秦腔的喜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