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兰亭集序 第三单元 语文 学习目标 ①以完成“文化小报”的形式,积累整合文言文知识与文化常识。 ②在反复诵读品析中,赏鉴王羲之对兰亭清雅美景的描绘。 ③体会作者感情的悲喜变化以及对人生的感慨。 学习重难点 重点: 理解一词多义且用法典型的重要文言词语。 难点: 理解王羲之情感变化的缘由。 导入新课 情境任务: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无疑是书法与文学领域的双重经典。随着校园文化节的临近,你所在的文学社计划举办“文化小报”展览,特别以王羲之和其代表作《兰亭集序》为主题,制作一期“兰亭文化”专刊。 作为本期小报的策划人,请你将运用创意和研究能力,精心规划小报的各个栏目,让更多同学深入了解“兰亭文化”,并激发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兴趣。 讲授新课 常识梳理 活动一 讲授新课 ① 作者介绍 王羲之(303—361,一说321—379),字逸少,东晋琅玡临沂(今属山东)人,书法家、文学家、书圣。世称“王右军”。王羲之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兰亭集序》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由于他在书法上的成就和贡献,被后世誉为“书圣”。 讲授新课 ② 写作背景 兰亭,是东晋时期会稽郡治山阴(今浙江绍兴市)城西南郊名胜。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幽雅,是当时名流雅士时常集会的地方。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二日,五十一岁的王羲之(当时任会稽内史)邀请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兰亭聚会,他们做曲水流觞之饮,当时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之后王羲之将诸名爵的诗作一一记录集结成集,是为《兰亭集》,并为此集作序一篇,这就是《兰亭集序》。 讲授新课 ③ 文体知识 序 “序”是一种文体,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前言、引言之类的小篇幅文章。大致可以细分为三种类型:书序、赠序、宴集序。 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如:《〈宽容〉序》《〈呐喊〉自序》等。 赠序———是指亲友间,表达惜别、祝愿、劝勉之意时相赠的文章,如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唐韩愈《送董邵南游河北序》等。 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时,常一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说明情况,并借此来表达一些人生之感,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滕王阁序》等。 讲授新课 ④ 文化常识补充 词语 注音 词语 注音 ①癸丑 ⑥会稽 ②修禊 ⑦清流激湍 ③流觞 ⑧游目骋怀 ④放浪形骸 ⑨嗟悼 ⑤彭殇 ⑩眷然 字音识记 . . . . . . . . . . guǐ xì shāng hái kuài jī tuān chěng jiē juàn . shāng 讲授新课 ④ 文化常识补充 古代风俗活动 修禊: 一种风俗祭祀。古人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改为农历三月三日),游于水滨,举行祭祀、沐浴、采兰等活动,以祓除不祥。 曲水流觞: 指在农历三月上巳日,文人雅士们会聚集在水边,通过引曲水以流觞,即把酒杯放在溪水中任其漂流,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饮,以此作为饮酒赋诗的一种雅趣。这个活动不仅是饮酒作乐,也包含了祓除不祥、祈求清洁的意味。在古诗词中,“曲水流觞”常被用来描绘文人雅集的场景,如宋代辛弃疾写道:“曲水流觞,赏心乐事良辰。” 通过这样的诗句,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这一传统活动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讲授新课 文言积累 活动二 讲授新课 ① 实词 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毕,全、都;咸,全、都。 2.崇山峻岭 高峻的山岭。 3.茂林修竹 高高的竹子。修,长,引申为高。 4.清流激湍 流势很急的水。 5.映带左右 辉映环绕在亭子的周围。映带,景物互相衬托。 . . . . . . . . . . . . 讲授新课 ② 通假字 1.悟言一室之内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