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31248

第二单元 5 边城(节选) 课件(共28张PPT)

日期:2025-05-0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4次 大小:53670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第二,单元,边城,节选,课件,28张
  • cover
(课件网) 边城(节选) 第二单元 语文 学习目标 ① 阅读小说,通过分析情节,了解故事概括,为剧目场次设置做好准备。 ② 品味人物动作、语言,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将其转化为剧本中所需要的台词、动作。 ③ 小组合作,确立分工,培养合作探究能力,提高审美情趣与艺术表现力。 学习重难点 重点: 作品转化为台词、动作等剧本信息。 难点: 1.文本重要信息的筛选。 2.剧本编写中对原文作家写作意旨的深刻把握。 《边城》的语言是沈从文盛年的语言,最好的语言。既不似初期那样的放笔横扫,不加节制;也不似后期那样过事雕琢,流于晦涩。这时期的语言,每一句都“鼓立”饱满,充满水分,酸甜合度,像一篮新摘的烟台玛瑙樱桃。 ———汪曾祺 新课导入 相关常识 京派文学 “京派”是20世纪30年代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主要成员有废名、李健吾、沈从文等。之所以称为“京派”,是因为其作者在当时的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其作品较多在京津刊物上发表,其艺术风格在本质上较为一致。 “京派”的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特品格。京派作家以表现“乡村中国”为主要内容,作品富有文化底蕴。 学校将要举办课本剧大赛,我们班决定将《边城》(节选)改编为课本剧。现在需要同学们一起参与这个课本剧的编排设计活动。 情境任务 前置任务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1.人员安排:全班分为三组,每组要有导演、编剧、剧务,以及相关的角色的扮演者。 2.阅读教材中的《雷雨》(节选),观看话剧《雷雨》片段,了解剧本的基本构成,并选择本组的表演场次。 3.通过互联网,查询舞台布置和舞台戏剧所需要相关知识,如人物动作、语言等。 4.粗读课本中的小说节选部分,梳理小说的情节。 任务要求 任务一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1.在创作课本剧前,我们首先要确定剧本有几个场次。我们可以通过梳理小说情节的方式,根据故事发生的时间,确定课本剧分为几场,并确定每场戏中的核心情节。 2.课本剧的场次设定,各组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自行决定,并没有固定的答案。 梳理小说情节,确定剧本场次 新知讲解 示例: 梳理小说情节,确定剧本场次 时间 文章段落 场次 核心情节 两年前 端午节 第四章 第一幕第一场 祖父返家 第二幕第一场 翠翠与傩送相遇 第三幕第一场 仆人送翠翠还家 去年 端午节 第五章 第一幕第二场 顺顺送鸭子 第二幕第二场 翠翠与祖父返家 今年端午节 第三、 六章 第三幕第二场 祖父拒收钱财, 翠翠看新嫁娘 任务二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1.在阅读中,找出与人物有关的情节、描写和环境,体会人物的性格,尤其要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另外对于文本中笔墨较少的人物,也要根据内容,赋予他合理的性格,从而保障戏剧表演的自然流畅。 2.梳理剧中人物相关信息,并确定扮演人员。 分析人物形象 新知讲解 示例:《边城》(节选)中的翠翠是美和爱的化身,沈从文笔下的人情美、人性美在翠翠身上完全体现了出来。试结合课文内容,分析这一人物形象。 ①纯真、可爱。如回答傩送时的“我是翠翠”那种内心极其着急、希望有人能认识她的心理,到后来回家回答祖父“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既表现了祖孙情深,又表现了少女的纯真可爱。 分析人物形象 新知讲解 示例:《边城》(节选)中的翠翠是美和爱的化身,沈从文笔下的人情美、人性美在翠翠身上完全体现了出来。试结合课文内容,分析这一人物形象。 ②聪明、矜持。如课文第五章中顺顺和祖父谈话时,“翠翠虽装作眺望河中景致,耳朵却把每一句话听得清清楚楚”时的神态;第六章中祖父问及翠翠是否记得去年端午的事情时,“翠翠还正想起两年前的端午一切事情哪。但祖父一问,翠翠却微带点儿恼着的神气,把头摇摇,故意说:‘我记不得,我记不得,我全记不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