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31976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2单元6哈姆莱特(节选)课件(共41张PPT)+练习含答案(教师用)

日期:2025-05-1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00次 大小:39571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教,教师,答案,练习,PPT,41张
    第二单元 6 课后巩固 能力提升 一、课后巩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几百年来,莎士比亚诗歌和戏剧的魅力一直像磁石般吸引着一代又一代人。莎士比亚是敏锐的学习者,又是伟大的创新者。__①__的一个突出例证是悲剧《哈姆莱特》。哈姆莱特的故事最早见于《丹麦史》,流传多年,复仇这一情节俗套在文艺复兴时期的舞台上__②__。然而在莎士比亚笔下,这两者都呈现出崭新的面貌,丹麦王子哈姆莱特被剧作塑造成敏感多思的人文主义者,浓墨重彩地表达了一位理想主义者单枪匹马重整乾坤的企图。莎士比亚写戏不拘泥于要求行动、时间、地点一致的“三一律”陈规,也不太介意悲喜雅俗之类的划分。因此,他的历史剧主人公能时而现身宫廷,时而出没沙场,情节__③__;他的喜剧和悲剧不是单纯的,而是错杂的混合体。莎士比亚在表达他对历史、现实及人性的考察和认识时,以正面形象寄托自己的理想,也常常借各色人之口让多种社会思想和话语同台“表演”,百家争鸣。举个例子,喜剧《威尼斯商人》中有三条线索的情节交错发展,而且人物的思想、性格和表现都包含很多彼此抵牾的复杂成分,体现了作者思想深处的困惑和局限。莎士比亚的早期剧作喜欢用富丽堂皇的词句,后来的成熟作品则显得更得心应手,不仅能用丰富多彩的语言贴切而生动地表现不同人物的多重特色,而且能以__④__的词句传达不同人物复杂的感情和思想。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答案】 示例:①推陈出新 ②风靡一时 ③起伏跌宕 ④朴实无华 【解析】 第①处,结合前文“伟大的创新者”及后文“然而在莎士比亚笔下,这两者都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可知,语境强调莎士比亚善于在学习中创造,可填“推陈出新”。推陈出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第②处,由前文“流传多年”可知,语境是指“复仇这一情节俗套在文艺复兴时期的舞台上”的风行,可填“风靡一时”。风靡一时:形容一个事物在一个时期非常盛行,像风吹倒草木一样。第③处,此处修饰的对象为文章“情节”,由前文“不拘泥于……‘三一律’陈规”以及“时而现身宫廷,时而出没沙场”可知,此处指情节的起伏与多变,可填“起伏跌宕”。起伏跌宕:音调抑扬顿挫或文章富于变化。第④处,由前文“后来的成熟作品则显得更得心应手”以及“不仅能用丰富多彩的语言”可知,此处应是指莎士比亚在成熟作品中对语言的驾驭更加收放自如,不仅能使用丰富多彩的语言进行表达,更能使用朴素自然的语言准确表达,可填“朴实无华”。朴实无华:质朴实在而不浮华。 2.下列各项中,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B.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C.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D.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答案】 C 【解析】 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比喻手法,将“莎士比亚诗歌和戏剧的魅力”比作“磁石”,强调其高超的艺术效果。A项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月亮以人的情感,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B项运用夸张手法,写大鹏可达九万里的高空,构成波澜壮阔的气势,烘托出诗人的豪情壮志。C项运用比喻手法,用“樊笼”比喻仕途对人的束缚,用“自然”比喻无拘无束的生活,体现了诗人脱离俗世后的闲适和如释重负的轻松感,以及回到大自然中的欣喜之情。D项运用了互文和对偶的修辞手法,上下句对仗工整,互文见义,写院落里,梨花和柳絮沐浴在似水般流动的月光中;池塘边,微风吹来,柳絮和梨花在空中飞舞。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 示例:剧作把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塑造成敏感多思的人文主义者,浓墨重彩地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