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31977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2单元5雷雨(节选)课件(共45张PPT)+练习含答案(教师用)

日期:2025-05-1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4次 大小:42107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教,教师,答案,练习,PPT,45张
    (课件网) 第二单元 良知与悲悯 5 雷雨(节选) ●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熟悉剧情,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积累并正确运用文中重点字词。 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剧中潜台词的含意,明确课文结构及戏剧冲突。 审美鉴赏与创造:品读戏剧语言,揣摩人物心理,分析人物的多重性格。 文化传承与理解:认清正在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社会现实。 课前预习 自主学习 ?知人论世 中国现代戏剧的泰斗———曹禺 简介: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字小石,祖籍湖北潜江,出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中国现代杰出的剧作家、戏剧教育家。 成就:曹禺是中国现代话剧史上成就最高的剧作家。《雷雨》和《日出》的发表,标志着中国话剧创作艺术已经成熟。曹禺先生吸收了西方戏剧艺术与民族古典文学的营养。在他笔下,中国话剧艺术逐渐走向成熟,形成了独特的民族个性。 代表作品:《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家》《王昭君》等。 ?背景回眸    基于经历见闻的“一声呼喊” 曹禺创作《雷雨》的基础主要有:他自身曾经生活在没落的封建家庭,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在曹禺的内心埋下了反抗的种子;挪威著名剧作家易卜生的许多揭露黑暗、追求人性解放的优秀话剧传入中国,对曹禺的思想影响很大;“九一八事变”后,全国的抗日热潮更加汹涌,曹禺在投身抗日活动时结识了一些有思想、有智慧的年轻工人,有了更加成熟的反抗思想。在此基础上,经过长时间的酝酿,曹禺于1933年完成了这部经典力作。 作者在谈到写作意图时说,“《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曹禺选集·后记》)。又说“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抑压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雷雨》序)。 ?文学常识    关于话剧及四幕话剧 话剧指以对话为主的戏剧形式。话剧虽然可以使用少量音乐、歌唱等,但主要叙述手段为演员在台上无伴奏的对白或独白。中国传统戏剧均不属于话剧,一些西方传统戏剧如古希腊戏剧因为大量使用歌队,也不被认为是严格的话剧。现代西方舞台剧如不注为音乐剧、歌剧等,一般都是话剧。中国的话剧是向外国学来的。清末留日学生的业余戏剧(1907年春柳社)被认为是中国话剧最早的实践。因此2007年中国演艺界举办“中国话剧一百年”的纪念活动。 话剧有很多形式,多幕剧、独幕剧都有,演出时间也比较长。所谓四幕话剧是比较传统的一种形式,由四大幕组成,通常第一幕铺垫,第二幕叙事,第三幕高潮,第四幕升华及结尾,现在话剧不受这个限制了。以前老话剧四幕戏形式的比较多,现在学校话剧也常用四幕话剧的形式,其适合正剧或人物传记式的话剧。 三一律 三一律(classical unities)是西方戏剧结构理论之一,亦称“三整一律”,是一种关于戏剧结构的规则。先由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戏剧理论家钦提奥约于1554年提出,后由法国新古典主义戏剧家确定和推行。 三一律规定剧本创作必须遵守时间、地点和情节的一致,即只允许有一个故事线索,发生的时间不能超过一天,即24小时,必须只有一个地点。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理论家布瓦洛把它解释为“要用一地、一天内完成的一个故事从开头直到末尾维持着舞台充实。” 优点:剧情集中,紧凑。 缺点:人物容易类型化,千篇一律,千人一面。 ?整体感知 1.初读印象 (1)课文中的“周朴园与鲁侍萍相认”和“鲁大海与周朴园冲突”是两段充分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重场戏”。前一段依次围绕一个物件(雨衣),一个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