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3 课后巩固 能力提升 一、课后巩固 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距关,毋内诸侯 B.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C.张良出,要项伯 D.若属皆且为所虏 【答案】 D 【解析】 A项“距”同“拒”,“内”同“纳”。B项“蚤”同“早”。C项“要”同“邀”。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旦日飨士卒 飨:犒劳 B.此亡秦之续耳 续:后继者 C.沛公起如厕 如:如同 D.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幸:幸亏,幸而 【答案】 C 【解析】 如:往。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约为婚姻 D.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答案】 D 【解析】 D项“大功”古今同义,大功劳。A项古义,崤山以东,泛指东方六国之地;今义,山东省。B项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十分、极。C项古义,亲家,有婚姻关系的亲戚;今义,结婚的事,或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4.下列各句中,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申之以孝悌之义 B.大王来何操 C.沛公安在 D.客何为者 【答案】 A 【解析】 A项是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以孝悌之义申之”。B、C、D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即“大王来操何”“沛公在安”“客为何者”。 二、能力提升 (2023·高一上辽宁大连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司马迁对口语的运用是非常出色的,他人在宫廷,笔下并无一点儿宫廷气,( ① )几十万言,没有一句像皇帝秘书的口吻。中国人似乎张力有限,容易被他的社会角色所霸占。司马迁显然是个例外,他有两张脸,表面的模糊,__①__。作为旷世大学者,他一直心向民间,他的民间立场一点都不勉强。他曾是黄土高坡的放牛娃,漫山遍野奔跑。所谓文章( ② ),一定是源自真切感受。司马迁不缺这个,他反而是真情太多,必须加以压缩,有时还要伪装,以春秋笔法,以( ③ )的方式讲出来。他一生都在读书,行路,行了十万里路。他为后世文人的修炼树立了楷模。李白漫游天下,学的就是司马迁———游历、学历、经历,三者合一。__②__,比如伟大的曹雪芹,他走的是漫长而又曲折的精神之旅。 __③__,寥寥数语,人物就活灵活现。大处把握和细节铺陈,他都做得很到位。后世文人,不但写散文的推崇他,连明清小说都在它身上汲取营养。《古文观止》选他的文章,数量超过苏东坡和欧阳修。他是模糊文本的先驱,用小说和戏剧手法写项羽,写刘邦,真是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写“鸿门宴”的紧张气氛,本身就像戏剧,不同的人物扮演着属于自己的角色。中国历代大文豪,几乎无不推崇司马迁,所谓道德文章,人品与文品,司马迁都足以垂范后世。 5.请在文中括号处填写恰当成语。 【答案】 ①洋洋洒洒 ②力透纸背 ③微言大义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此处是说司马迁写文章写得很快很多,与“几十万言”搭配,可用“洋洋洒洒”。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丰富明快,连续不断。第二空,根据“一定是源自真切感受”可知,此处是说司马迁的文章写得深刻,可用“力透纸背”。力透纸背:形容书法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也常用来形容诗文等作品运力巧妙,内涵深刻。第三空,与“春秋笔法”搭配,是说司马迁写文章时将深刻道理融入含蓄的语言中,可用“微言大义”。微言大义:包含在精微语言里的深刻的道理。 6.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答案】 ①里边的清晰 ②也有不游和游得少的 ③司马迁还是写人的高手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此句与“表面的模糊”意思相对,句式一致,可填: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