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31998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5单元11谏逐客书课件(共64张PPT)+练习含答案(教师用)

日期:2025-05-0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4次 大小:308441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教,课件,教师,答案,练习,PPT
    第五单元 11 课后巩固 能力提升 一、课后巩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来丕豹、公孙支于晋  来:招致,招揽 B.至今治强 治:治理 C.弹筝搏髀 搏:击打,拍打 D.故能就其深 就:成就 【答案】 B 【解析】 治:社会安定。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强公室,杜私门      杜:堵塞,封闭 B.功施到今 施:施加 C.是以太山不让土壤 让:辞让,拒绝 D.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 傅:附着,加上 【答案】 B 【解析】 施:延续。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遂散六国之从 B.河海不择细流 C.藉寇兵而赍盗粮 D.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 【答案】 D 【解析】 A项“从”同“纵”。B项“择”同“释”。C项“藉”同“借”。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西取由余于戎 A.快耳者,真秦之声也  B.故能明其德 C.蚕食诸侯 D.却宾客以业诸侯 【答案】 C 【解析】 C项和例句均为名词作状语,向西;像蚕那样。A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畅快。B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明,彰明。D项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成就霸业。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斯《谏逐客书》中,作者先后列举泰山高大和河海深邃的例子,目的是说明“_____,_____”。 (2)李斯《谏逐客书》中,开篇即直入主题、表明观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 (3)李斯《谏逐客书》中,作者以事实为依据,以秦国历史上四位善于接纳外来人才的君王为例,并用假设的语气从反面论证不这样做的后果可能是“_____”。 【答案】 (1)王者不却众庶 故能明其德 (2)臣闻吏议逐客 窃以为过矣 (3)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颁布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便是采用小篆,统一文字。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泰山,命丞相李斯刻石于泰山绝顶,以炫耀其__(1)__。其后,秦始皇又数次前往东方和南方地区巡游,每到一个地方,便祭祀名山,刻石竖碑,为其歌功颂德。后人将这些刻石碑文统称为秦刻石。这些刻石均由丞相李斯采用小篆书写,字体潇洒优雅,备受赞赏。秦朝的这些刻石碑,虽然今天大都已被毁坏湮没,难窥全貌,却是书法与石刻艺术上的一项辉煌壮举,对推动石刻碑碣风雅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西汉时期,物产丰富,国力鼎盛,有力地促进了西汉书法艺术的发展。①“秦篆”这时已为“汉隶”所取代,“汉隶”成为流行全国的书法字体。②汉隶灵气飞动,形态优美,风格多样,情趣盎然。西汉留下的石刻不多,目前所知,主要有③《鲁孝王泮池刻石》、《群臣上寿刻石》、《麃孝禹刻石》等。 到了东汉时期,终于迎来了石刻艺术发展的高峰,出现了__(2)__的碑刻,遍布于全国各地。据今人统计,传世的汉碑有170余种,且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真可谓蔚为大观。东汉碑刻,种类繁多。④根据形制和用途的不同,可以分为碑、碣、墓志、摩崖石刻、石经等数种。它们的书法各具特色,或方整,或散逸,或雄厚,或秀劲,或高古,表现了汉代石刻艺术的__(3)__,各臻其妙。 6.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答案】 示例:(1)文治武功(丰功伟绩) (2)不计其数(数不胜数) (3)百花齐放(丰富多彩/多姿多彩) 【解析】 第(1)处,根据前文“秦始皇东巡泰山,命丞相李斯刻石于泰山绝顶”可知,此处形容秦始皇刻石于泰山的目的是夸耀他的功绩,因此可填“文治武功”或“丰功伟绩”。文治武功:治理国家和对外用兵都功绩显著。丰功伟绩:伟大的功绩。第(2)处,根据“到了东汉时期,终于迎来了石刻艺术发展的高峰”和“遍布于全国各地。据今人统计,传世的汉碑有170余种”可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